第21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~春秋时代8[第2页/共3页]
齐军擂了三次战鼓。
这两句说,有权位的人自管帐划,(你)又何必参与其间呢?
春秋期间的第二部代表性着作,编年体史乘—《左传》
刿说:“现在能够打击了。”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村夫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“何故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捐躯财宝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,能够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4、其:这里指曹刿。肉食者,吃肉的人,指那些有权位的人。间,参与。焉,表示疑问语气。下文“惧有伏焉”的“焉”表示陈述语气,和这里的“焉”有辨别。
原文:
释义:
18、鼓之:伐鼓进军。
鲁国派兵送公子纠回齐国,没有胜利。厥后齐国固然杀死了公子纠,但是齐桓公还是以此为话柄,攻打鲁国,是以产生了长勺之战。
23、这句说:作战是要凭勇气的。
1、十年:鲁庄公十年。《左传》传闻是按照《春秋》论述当时史实的。《春秋》是鲁国的史记。
16、这句说:鲁庄公同他(曹刿)共坐一辆车。
15、则:就。
刿问:“我国凭甚么前提作战呢?”
14、忠:尽己之心。
21、驰之:驱车追逐。
追击时要制止敌军的伏兵(埋伏)。我看到敌方战车的轮迹已乱,敌方的批示旗已经倒下(兵败的迹象),是以命令追击,进而获得了胜利。
3、曹刿(gui贵音):有的书上说,曹刿就是《史记?刺客传记》中劫齐桓公偿还侵犯的鲁国土地的曹沫。
28、靡(mi米音):倒下。旗靡,批示旗已经倒下,兵败的迹象。
10、这句说:群众不会跟你去作战的。
庄公要驱车追击,刿说:“不成追击。”
毛主席在《中国反动战役的计谋题目》中,曾援引《左传》这篇文章,并加以阐发。
1、曹刿论争
这三句说:大大小小的狱讼,固然不能够一一明察,但是必然要拿出诚恳来措置。
弗(fu副音)敢加也,(祭神的祝辞中),不敢以小为大,以恶为美。
庄公要伐鼓打击,刿说:“不成。”
察:细心考核。情:诚。
当时齐国事大国(今山东中部),鲁国事小国(今山东南部),两国相邻。
13、狱:白话里也指诉讼案件,不像当代语只指“监狱”。
这篇文章选自《左传》庄公十年。记的是春秋期间,公元前684年(鲁庄公十年),齐、鲁长勺之战中的一件事。
12、孚:大信。
夫:提起一句话的助词。
9、这句意义说:受惠的不过是近臣,这是小恩德,未能提高世人。
白话里,介词“以”的宾语常常能够省略,如果弥补起来,普通可用代词“之”。这里的“以”就是介词,省略了“之”。
2、伐:攻伐,讨伐。我,指鲁国。
专,专有,独享。必以分人,必然拿这些东西分给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