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历史军事 >穿到古代当名士 > 7|捉虫

7|捉虫[第2页/共4页]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宋举人气得神采发青,看了他儿子一眼。宋时却平静很多,乃至带着几分轻松之色朝他点了点头:“齐大非偶,父亲不必再想,还是好聚好散吧。”

四月初八下午,正赤日高悬,照得行人纷繁避到荫凉下时,却有一道穿戴青色儒服的身影顶着骄阳策马冲进都城,踏尽长街,突入城东二条胡同一座高悬着“桓府”牌匾的大宅。

他越是苦口劝说,桓元娘的神采就越冷,垂眼看着裙脚,冷冷道:“兄长只晓得名声,就不管我嫁畴昔要过甚么日子吗?你可知宋三郎在容县把持县政、包办词讼、亲身运营商店,和工匠、贩子多有来往,乃至流连瓦舍北里――”

“若没有学政决计压抑,若父亲许他再考,他能够就是个十三岁的秀才,十五岁的举人,你对劲么?”

“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,经心一也。士以修治、农以具养、工以利器、商以通货,《洪范》八政尚以食货为首,我们家怎能因为他礼待工匠贩子便看轻他?”

桓文眼看着他写完,立即将手札收了起来,拱手笑道:“文代堂妹多多拜谢贤父子高义。我们两家婚事虽断,交谊却未断,宋大人尽管放心做这武平县令,如有甚么事,无妨写信入京,桓家自当援手。”

他还觉得那只是临时的冷淡,宋时跟元娘结婚后就该是他的家人,还会像畴前那样跟他一起读书论史,或是同朝为官,却不料本日竟是他们桓家要背弃婚盟,堵截两家的情分。

桓凌去跟他祖父商讨如何弥补宋家时,宋家父子也见着了千里迢迢来退亲的桓家人――恰是桓先发展兄之子,桓女人的堂兄桓文。

桓家老太爷的目光微微避开,薄唇轻抿,嘴边便勾出勒两道深深的皱纹,安静地说:“元娘本年刚满十七,你祖父又迁了礼部右侍郎,正合选妃的前提,避无可避――”

固然中间他曾随父回京插手过一次大计,可那回他们父子是在外住的堆栈,只到桓家拜访了一次,没有了畴前朝暮相处的亲热。

“孙儿不敢。”桓凌半步不退地立在他面前,垂眸答道:“但宋时是父亲最爱重的弟子,熟读经史、才学过人,又是贤孝和睦之人――祖父不也曾夸他是佳儿么?我实在不知,家里另有甚么原因必然要退亲!”

桓凌惊诧道:“宋三弟配不上你?谁说的!宋三弟与你年貌相称,又雅好读书,你们结婚后必然能琴瑟调和,齐眉举案……”

“他在容县做了些事,是因父执年纪渐长,措置县政时有些不能全面之处,他天然要替父亲保全。我听人说,前年吏部大计上,宋父执的考语就是‘称职’,你若说这此中都是宋三弟代管,那也可见他不但孝敬,还是能代天子抚民理政的贤才。”

桓凌不由皱了皱眉:“是谁在你面前提北里瓦舍之地?你不消听这等污言秽语,宋三弟不是那等好色的人,不然怎会等我们家这么些年?何况宋父执刚到容县便摈除……便将县中民风清整一新,此事广西布政司高低都晓得,你不成轻信谎言……

只养得出大步走向派出所的忧愁罢了!

“你也说是曾经。我曾经夸他,是因他住在我们家那会儿确切是个‘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’的读书种子,可现在倒是个汲汲营营于俗务的污流了。”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