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[第2页/共3页]
弘历见台上的人已经退下去了,便拿过一旁的戏簿,递与太后和皇后同看。趁着这个空档,他悄声地往背景去了。
曲班主只感觉背后一阵冰冷,战战兢兢地回过甚,细心地瞧了瞧龙袍的花色面料,“噗通”一声跪倒在地。
未曾想就这么一个小行动,却被福康安看在眼里,顿时不悦地皱了皱眉。
话音刚落,就见一个身披铠甲的年青人,大步踏登陆,俯身跪倒在和珅身边:“主子福康安,拜见皇上,拜见太后,祝老佛爷万寿无疆。”
和珅唇角微弯:“如何,曲班主不认得鄙人了?”
曲班主批示着世人就位,下一场的《长生殿》但是三庆班的特长好戏,可不能演砸喽。正想着,俄然瞧见一个面熟的男人穿戴一身明黄的龙袍到处打量。曲班主气得一拍脑门:“你这不晓事的后生,把龙袍套身上何为,下一场的角儿还要用呢。”
和珅这才发明,史乘上记录的他的死仇家福康安,是个浓眉大眼、虎头虎脑的青年,他身上带着习武之人特有的豪放气质。和珅朝他暴露一个和睦的笑容,福康安却无动于衷,只是开口道:“这位大人瞧着有些面熟啊?”
一出戏至此作结,老佛爷心下动容,慨叹道:“难为一介弱女子,能有如许的眼界和气度。这一出《国泰民安》不写痴男怨女,却也别有一番情致。唱戏的角儿固然火候不敷,模样倒是姣美。”
弘历瞥了一眼那尊佛像,旋即皱起了眉头,罕见地没有接老佛爷的话,只是表示陪侍将玉佛收好。
一边说着,忆竹一边替和珅吊眼睛,而后又细心地“上彩”。待两颊和眼眶的“彩”上好后,忆竹形貌着和珅的唇形,转刹时,唇色也抹好了。
弘历看向和珅,淡淡道:“起来吧。”又对福康安道,“这是和珅,翰林编修。”
福康安本想拿话噎噎和珅,却被他不着陈迹地绕畴昔了,就跟打着棉花普通难受,冷哼一声便回身筹措寿礼去了。
两人打了个照面,班主愣愣地瞧了和珅好一会儿,游移道:“和......和大人。”
他冷静地听着接下去的戏码,那旦角的行动方法倒是学得细心,手藏在袖中,一举一动都挑不出弊端。坐在天子右边的乌喇那拉氏,瞧见弘历非常专注地盯着戏台子,望向和珅的目光顿时不善起来。水葱似的手将帕子绞成了一团,在她身边的一名嫔妃悄声安慰道:“任他模样再俊也好,都是个男的。我还从未见过,皇上对一个男的感兴趣,娘娘大可放宽解。”
忆竹轻声道:“大人,这钻儿啊要最后再戴。那些个物什都雅是都雅,可顶得久了,脖子就酸得不成模样。”
和珅深吸了口气,逼迫本身平静下来。他徐行下台,眼波流转间模糊能看清对岸的世人。太后仿佛也感觉隔着这么段间隔很别致,含笑着对弘历私语道:“这个三庆班,还挺奥秘,说甚么第一出戏是个欣喜,哀家倒要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甚么药。”
现在的和珅也没有工夫去推断帝王的心机,他满心惦记取今晚的另一场重头戏,大寒天里竟排泄了一脑门子精密的汗珠。
那边厢三人其乐融融,和珅却还在地上跪着。刘墉轻咳了两声,福康安回过甚,与和珅碰了个眼对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