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[第1页/共3页]
曲班主只感觉背后一阵冰冷,战战兢兢地回过甚,细心地瞧了瞧龙袍的花色面料,“噗通”一声跪倒在地。
和珅也没有工夫和他胶葛,趁着世人献礼之机,他悄悄溜到戏台火线。班主正急得团团转,猛地瞧见了第一场戏的配角,忙将他摁到坐位上,低声道:“大人......你如何才来啊!这戏都快收场了。”不待和珅答复,又仓猝唤了梨园里的一个小厮:“忆竹,你来,替和大人扎扮一下,行动快些。”
背景远不如前台那样井然有序,各种行当家伙堆作一团,戏服层层叠叠地挂着,铺面而来的脂粉气让弘历不自发地皱眉。
曲班主惊奇地回身看去,那龙袍戏服恰好端端地穿在角儿身上。那他身后这位是?
和珅闻言一笑,将天蓝色的褶子穿好。比及统统配饰都购置好帖,刚好碰上了前来催促的班主。
一边说着,忆竹一边替和珅吊眼睛,而后又细心地“上彩”。待两颊和眼眶的“彩”上好后,忆竹形貌着和珅的唇形,转刹时,唇色也抹好了。
当真是胆小包天,可即便在内心将和珅鞭挞了千百遍,弘历也没有在人前透暴露一丝非常的神采。
和珅唱腔轻和委宛,如泣如诉,太后听着就抹起了眼泪:“这孩子,怪不幸的。”
正旦的声音蓦地拔高,听起来分外凄厉。他以袖掩面,抽泣道:“民女不作他想,这心愿除了国泰,便是民安。”轿中的帝王复又问了一遍:“你说甚么?”台上的正旦已泣不成声:“除了国泰,便是民安。唯有国泰民安,方能告慰亡夫在天之灵。”
未曾想就这么一个小行动,却被福康安看在眼里,顿时不悦地皱了皱眉。
一出戏至此作结,老佛爷心下动容,慨叹道:“难为一介弱女子,能有如许的眼界和气度。这一出《国泰民安》不写痴男怨女,却也别有一番情致。唱戏的角儿固然火候不敷,模样倒是姣美。”
说话间,台上的人已经开唱了:“甚么人......胆敢禁止御驾。”“民女本随夫居山东,夫君一介词讼吏。怎料那官大人,丧尽天良忘律条,讨取无度滥私刑。夫君抵死不缴贿,却被那狗官生生打死于公堂。不幸一方父母官,爱民如子贫如洗,一夕之间成冤魂,天理昭昭那边寻。”
忆竹望着铜镜里的和珅,好一个明眸皓齿的漂亮旦角。吊了眼角的和珅,一双眼睛仿佛能够看破民气,白净的脸上那一抹红,模糊地透出一股子清爽劲儿。
弘历心知面前的男人就是班主,刚欲说话,就听小厮喊道:“收场了,收场了。”
老佛爷笑着号召道:“好孩子,快到哀家这来。”福康安作为富察皇后的远亲侄子,从小在宫中长大,不但天子对他非常看重,太后也将他当作心头肉。
阿桂一听这声音,面色一喜,冲弘历道:“皇上,福康安返来了。”
和珅深吸了口气,逼迫本身平静下来。他徐行下台,眼波流转间模糊能看清对岸的世人。太后仿佛也感觉隔着这么段间隔很别致,含笑着对弘历私语道:“这个三庆班,还挺奥秘,说甚么第一出戏是个欣喜,哀家倒要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甚么药。”
和珅正欲答话,俄然闻声外头传来了一声:“老佛爷叮咛戏收场,从速的,备好家伙上场。”
弘历看向和珅,淡淡道:“起来吧。”又对福康安道,“这是和珅,翰林编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