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第二个猛人[第8页/共10页]
就这么办了,紫金梁合作,他去榆社,老回回(三十六营之一)去武乡,过天星(三十六营之一)去高泽。
神一魁的四个头领,抓了两个,还剩两个——赤军友、李都司。
曹文诏也确切短长,硬扛了十几天,等来了援兵。
跑路的方向,有两个,一个是直隶(河北),另一个是河南。
民军主力被他赶到了河南武安,估计是跑得太辛苦,大师跑到这里,俄然想到了一个题目:我们有十几万人,还跑甚么?就在这里,跟左良玉死磕。
但左良玉估计是跟袁崇焕干系不好,来的时候,没有分到关宁铁骑(大多数在祖大寿的手上),只能在本地招兵。
但好日子毕竟到头了,因为另一个猛人,来到了河南——左良玉。
关于结局,史乘上记录以下:“文诏皆击败。”
面对曹文诏的追击,几万军队几近没法抵当,连战连败,死伤近万,首要启事,还是曹文诏太猛。
但紫金梁、八大王们明白了,混到明天,再不躲就没命了。
按照史料记录,左良玉身材很高,作战很猛,且足智多谋,虽说没文明,但很懂兵法,每次兵戈都给人下套挖坑,别的,他小我的战役技术也相称短长。
对首级们而言,现在觉悟,已经太晚了。
更可气的是,曹文诏仿佛不筹算一次把他玩死,每次打完就撤,等你跑远点儿,下次再打,归正他的军队是马队,对此,王嘉胤极其愁闷。
带着这拨人,左良玉终究翻身了,他持续反击,屡战屡胜,前后斩杀敌军上万人,追着敌军到处跑。
真正的配角,是前面的五位,外号你不晓得,那就对个号吧:
这一千人,是他的熟行下,他们附属于一支特别的军队——关宁铁骑。
实在我也很想奉告你,这个反间计到底如何使的,只是我查了很多史料,也没查个明白。
紫金梁、闯王、八大王、曹操、闯塌天、闯将、扫地王、黑煞神……
但不负侯恂所望,左良玉毕竟还是着名了,只是着名的体例,比较特别。
曹文诏来了,但在这里,他看到了敌军上千名马队,二话不说就追。
曹总兵是见过大世面的,最猛的八旗军他都没怕过,打半专业的民军,天然没题目,每次打击,他都带头冲锋,打得民军头子胆战心惊,时人有云:“军中有一曹,西贼闻之心胆摇。”
混世王这个外号,是很有点儿哲学意味的,毕竟活着上,也就是个混,但曹文诏用实际施动活泼地奉告他,混是轻易的,混成王是很难的。
河南怀庆,位于河南北部,此地靠近山西五台山地区,地段很好,想打就打,不想打就钻山沟,是个好处所。
王嘉胤以为,就算曹文诏再强,就算他部下有关宁铁骑,但毕竟本身是十个打一个,不管如何,都是不会输的。以是他摆好了步地,筹办迎敌。
但在某一点上,他们跟梁山豪杰是很类似的,不成思议地类似。
曹文诏剿匪线路
所谓合作,就是客气客气,就官职而言,洪承畴是总督,曹文诏是总兵,洪承畴是进士,曹文诏是老粗,根基上,洪承畴如何说,曹文诏就如何做,相称听话。
就着名度而言,左良玉是比较高的,在很大程度上,他要感激孔尚任,因为这位仁兄把他写进了本身的戏里(《桃花扇》),固然不是啥正面角色,但好歹是露了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