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算算账呗[第2页/共3页]
是以,桂重阳这话,也不能说他就是骂的是杜村长。
梅童生被气疯了,也开端打单起来。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,衙门是那么好进的?百姓当然怕打官司,读书人更是沾不得是非,不然弄出品德有瑕的考评来,出息就毁了。
梅氏“出嫁”多年,现在提嫁奁好笑,但是谁让当年梅二叔借口家里银钱都让梅大夫妇看病使了,写了一张白条给梅氏做嫁奁,上书嫁奁银八两,等田里有了出息补上。
这父子两个心黑,目睹桂重阳不善,就将十几年前的事情翻出来,为的不过是提示村人,不要采取桂重阳。
地盘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,桂大海当年为了补上失银,不但卖了自家的田,连两个弟弟家的地也卖了。那是六十亩田,中间围观的人想起桂家三兄弟的无能与桂家当年增增日上的日子,也是唏嘘不已。
桂重阳没有辩驳,反而落下泪来,哽咽道:“十三年前,死了九人,有五人是桂家的人,祖父也随之吐血身亡,那是六条性命啊!祖父失银后曾散尽家财弥补,两位叔祖父也舍了产业出来,要不是有人黑心落井下石,抬高了田价,那六十亩上等田本该够二百两银子的。那丧尽知己的恶人,为了几十两银子的便宜,害死了几条性命,老天有眼,都看着呢,总要叫恶人得了报应,断子绝孙,不得好死。”
就算桂重阳是桂远的孽子又如何?现在桂远名正言顺的老婆是梅氏,桂重阳只能算是“外室子”,没有梅氏这个“嫡母”点头,就入不了桂家户籍。他们身为梅氏的娘家人,天然能为梅氏做主。至于镇子上的江五爷,就算现在有点干系,也不过是赘婿,两姓旁人,不好明面上为桂家撑腰。
桂重阳恍然大悟道:“本来是如此,亲家二老爷与梅二叔高义,竟然分毫不取,将姑祖母这一房产业都做姑姑与表姐嫁奁,实是令人佩服。”
桂重阳的算法,是要清理梅家长房被梅童生“托管”的产业。
桂重阳小胸脯挺得直直的,道:“长辈本日入籍,恰是桂家长房户主,要不然也不会操心这些。姑姑八两‘嫁奁’,放在手中钱生钱,十几年出息,总要再添几两银子。梅表姐两岁半入桂家,至今十一年半,春夏秋冬,四时衣裳;一日三餐,炊事零嘴,又读书识字、女红绣花的技术,到处都是抛费,总要在梅表姐出嫁前将这些都算清楚。两处加起来,可不是要好好与梅家算一算?”
梅秀才没有入籍,倒是亲侄儿,已经行孝子之举,天然算是“应继”之人。
实在桂大海当年能做村长,不能说家资敷裕,可日子还算过得去,只不过是桂远落第后一场大病破钞了很多银钱,使得家里没了积储,遇事才只能卖地的境地。
桂重阳鼓掌道:“那真是太好了,桂家之前没有能做主的人在,这些年都稀里胡涂的。亲兄弟,明算账,姑姑与亲家二老爷虽是叔侄,可现下毕竟是两姓旁人,还是早日算清为好,要不然梅家诗书传家,传出来叔叔并吞侄女嫁财的事就不好了;另有梅表姐这里,既是你们梅家人,没有白吃我们桂家饭的事理;桂家扶养梅表姐十来年,这吃穿抛费,扶养之资是不是也当算一算了?”
梅秀才在旁见老父亲被问住,多看了桂重阳两眼,瞧着他是个读过书的,道:“你既读书,就要读懂,切不成一知半解、不懂装懂。我虽没有入籍,倒是由为伯父伯母举幡。这些年逢年过节,亦是为伯父伯娘祭奠香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