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偶园[第2页/共2页]
七月流火,夏去秋来,现在一早一晚都添了凉意,是时候该添新衣。
午膳极其简朴,瞧起来却又赏心好看。陶灼华嗅着新麦的香气,挑了几筷子面条,再比常日多用了半个馒头,心对劲足立起家来,叮咛娟娘多多打赏。
她意味深长地望了陶灼华一眼,埋在内心的疑问毕竟没有说出口。
北大街东头有几家清真的羊肉馆极好,原是回人在本地所开,牛羊都是新奇宰杀。因着陶灼华尚在孝中不食荤腥,娟娘便提早打发人去偶园街的善水居定了桌素斋,主仆一行从绸缎铺子出来,便不坐车,只乘了两顶小轿往耦园街去。
经年前的影象重回,四十年的光阴里,陶灼华对陶春晚与陶雨浓姐弟二人怀了无尽的思念。陶家祸起萧墙,始作俑者便是因为本身被瑞安长公主握在手心,向来不敢自专。
初时店里只要素包与米粥配着几样小菜,柜台外头设着功德箱,饭食由客人自行取用,铜板也是是客人随便付出。若逢着有人手头不便,云掌柜不但分文不取,反而会从功德箱中取些铜板做为帮助。
一片云彩飘过,天又下起蒙蒙细雨,偶园街前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打湿,更加透出古拙的班驳。雨中生情,陶灼华兴趣勃勃,反而命人撑起雨伞,本身又换了木屐,雨中游了趟偶园。
另替娟娘选了块梅青色的料子做披风,陶灼华再替茯苓选了块米黄色绣兰花的焦布做比甲,林林总总挑了一堆。管事殷勤地一一将面料包起,取过帐簿请陶灼华签了名,再命伴计细心包好了,连同各色绣线和一些新奇花腔先送回车上。
再则便是陶灼华固然性子刚烈了很多,待娟娘和茯苓却比畴前更好,真将娟娘当作了长辈,更将茯苓看作姐妹。她拉着两人一同用膳、一同起居,言语间没有半分的骄易,更多的是尊敬与体恤。
院子里搭着小小偏厅,里头随便摆放着佛门册本,供客人随喜结缘。等着饭后清茶的工夫,陶灼华随便一翻,取了本了凡四训,读了几页再送回架上。
瞧着陶灼华眸间有些清冷的笑意,娟娘感受很有些耐人寻味。
善水居的掌柜姓云,暮年间当过庙中的尼姑,厥后还了俗,也不寻家人的踪迹,在偶园街盘了间小小的铺子做起买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