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玄幻奇幻 >中国哲学简史 > 第8章 孔子:第一位教师(2)

第8章 孔子:第一位教师(2)[第3页/共3页]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前面我们将看到,道家讲“有为”的学说。而儒家讲“无所为而为”的学说。依儒家看来,一小我不成能有为,因为每小我都有些他应当做的事。但是他做这些事都是“无所为”,因为做这些事的代价在于做的本身以内,而不是在于外在的成果以内。

孔子平生,到此为止,或许仅只是熟谙到品德代价。但是到了五十、六十,他就熟谙到天命了,并且能够顺乎天命。换句话说,他到这时候也熟谙到超品德代价。在这方面孔子很像苏格拉底。苏格拉底感觉,他是受神的号令的指派,来唤醒希腊人。孔子一样感觉,他接管了神的任务。《论语》记录:“子畏于匡,曰:‘……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;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!’”(《子罕》)有个与孔子同时的人说:“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(《论语·八佾》)以是孔子在做他所做的事的时候,坚信他是在履行天的号令,遭到天的支撑;他所熟谙到的代价也就高于品德代价。

他说“四十而不惑”,是说他这时候已经成为知者。因为如前面所引的,“知者不惑”。

孔子的精力涵养生长过程

由此看来,如何实施仁,在于推己及人。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换句话说,己之所欲,亦施于人,这是推己及人的必定方面,孔子称之为“忠”,即“尽己为人”。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,孔子称之为恕,即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,就叫做忠恕之道,就是“仁之方”(实施仁的体例)。

《论语》记录:“仲弓问仁。子曰:‘……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’”(《颜渊》)孔子又说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己。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

别的,孔子在生前就被以为是博学的人。比方,有一个与他同时的人说:“大哉孔子!博学而无所成名。”(《论语·子罕》)畴前面的引证,我们也能够看出,他自以为是担当当代文明并使之垂之永久的人,与他同时的一些人也这么以为。他的事情是以述为作,这使得他的学派重新解释了前代的文明。他对峙了当代中他以为是最好的东西,又创建了一个有力的传统,一向传到比来的期间,这个期间又像孔子本人的期间,中国又面对庞大而严峻的经济、社会窜改。最后,他是中国的第一名西席。固然从汗青上说,他当初不过是浅显西席,但是厥后有些期间以为他是“至圣先师”,或许是不无事理的。

上面说到,孔子到了七十就能从心所欲,而所做的统统自但是然的精确。他的行动用不着成心的指导,他的行动用不着成心的尽力。这代表着贤人生长的最高阶段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