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孔子:第一位教师(1)[第3页/共3页]
关于人的德行,孔子夸大仁和义,特性是仁。义是事之“宜”,即“应当”,它是绝对的号令。社会中的每小我都有必然的应当做的事,必须为做而做,因为做这些事在品德上是对的。如果做这些事只出于非品德的考虑,即便做了应当做的事,这类行动也不是义的行动。用一个常常受孔子和厥后儒家的人鄙弃的词来讲,那就是为“利”。在儒家思惟中,义与利是直接对峙的。孔子本人就说过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(《论语・里仁》)在这里已经有了厥后儒家的人所说的“义利之辨”,他们以为义利之辨在品德学说中是极其首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