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玄幻奇幻 >中国哲学简史 > 第51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(1)

第51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(1)[第1页/共4页]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在这里不必详细考查中国人最后打仗西方文明时所采纳的态度。这里只说,到明朝前期,即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,很多中国粹者已经对当时耶教布羽士传入的数学、天文学深有印象。如果欧洲人把中国及四周地区称为“远东”,那么,中国人在与欧洲人打仗的初期就把欧洲称为“远西”,即“西欧”。在此之前,中国人已经把印度称为“西天”,当然只要把印度以西的国度称为“西欧”了。这个称呼现在已经不消了,但是直到上世纪末还是常用的。

对于新儒家的反动

孔教活动

我在第十六章说过,在传统上,中国人与外人即“蛮夷”的辨别,其意义侧重在文明上,不在种族上。中国群众族主义认识的生长,向来是重在文明上,不重在政治上。中国人作为陈腐文明的担当者,在地理上与其他任何划一的文明古国相距悠远,他们很难了解,与他们本身的糊口体例分歧的人,如何会是有文明的人。是以,非论甚么时候,他们一打仗到分歧的文明,老是偏向于鄙弃它、回绝它。他们不是把它们当作分歧的东西,而径直以为它们是差劲的、弊端的东西。就像我们在第十八章看到的,佛教的传入刺激了玄门的建立,它是在信奉方面作为民族主义的反应而呈现的。一样的,西方文明的传入,在此中起首要感化的是基督教会,也激起了类似的反应。

值得重视的是,直到戊戌年即1898年,康有为和他的同道们对于西方哲学,如果不是毫无所知,也是知之极少。谭嗣同(1865―1898)在变法活动失利的壮烈殉难,作为思惟家他比康有为本人通俗多了。他写了一部《仁学》,将当代化学、物理学的一些观点引入了新儒家。他在这部书的开端,列举了一些书,申明要读《仁学》必须先读这些书。在这个书目中,有关西方思惟的书,他只提到《新约》“及算学、格致、社会学之书”。究竟很较着,当时的人的确不晓得西方的哲学,他们统统的西方文明知识,除了机器和战舰,就根基上限于天然科学和基督教义了。

在第十7、十八章讲过,汉朝占统治职位的有两派儒家:古文学派、今文学派。跟着清朝对汉儒著作研讨的答复,古今文学派的旧胶葛也重生了。我们已经晓得,董仲舒为首的今文学派,信赖孔子建立了一个抱负的新朝代;厥后走得更远,竟然以为孔子是到人间完成任务的神人,是人类中间真正的神。康有为是清朝汉学今文学派的魁首,他在今文学派中找到了充分的质料,足以把儒家建成合适宗教本义的有构造的宗教。

康有为是闻名的“戊戌变法”魁首。变法只持续了百日,成果是他本身流亡外洋,他的几位同事被杀,满清当局的政治反动变本加厉。按他的定见,他所主张的并不是采取西方新文明,而是实施中国当代孔子的真正教义。他写了很多儒家典范的注释,注入他本身的新思惟。除了这些,他还在1884年写了一部《大同书》,此中描画了一个详细的乌托邦,按照孔教的设想,将在人类进步的第三阶段实现。这部书固然大胆、反动,足以使最能胡想的著作家瞠目结舌,但是康有为本身却远远不是胡想家。他断言他的纲领,不到人类文明的最高和最后阶段,决不成以付诸实施。至于当前实施的政治纲领,他果断主张,只能是君主立宪。以是在他的平生中,他最后被保守派悔恨,因为他太激进了;厥后又被激进派悔恨,因为他太保守了。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