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(1)[第3页/共3页]
统统都否定了,包含否定这个“否定统统”,便能够达到庄子哲学中不异的境地,就是忘了统统,连这个“忘了统统”也忘了。这类状况,庄子称之为“坐忘”,佛家称之为“涅槃”。我们不成以问佛教此宗,涅槃状况切当的是甚么,因为,照它说的,达到第三层次的真谛,就甚么也不能说了。
佛教传入中国,是中国汗青中最严峻的事件之一。从它传入今后,它就是中国文明的首要身分,在宗教、哲学、文学、艺术方面有其特别影响。
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生长
(二)说万物是“有”,这是片面的;但是说万物是“无”,也是片面的。它们都是片面的,因为它们给人们一个弊端印象:“无”只是没有了“有”的成果。殊不知究竟上是,“有”同时就是“无”。比方,我们面前的桌子,要表白它正在停止存在,并不需求毁掉它。究竟上,它无时无刻不是正在停止其存在。其启事在于,你开端毁桌子,你所想毁的桌子已经停止存在了。此一刻的桌子不再是前一刻的桌子了。桌子只是看着仿佛前一刻的桌子。是以在二谛的第二层次上,说万物是“有”与说万物是“无”,都一样是俗谛。我们只该当说,不片面的中道,在于了解万物非有非无。这是真谛。
虽说佛教有很多宗派,每个宗派都提出了某些分歧的东西,但是统统的宗派分歧同意,他们都信赖“业”的学说。业,凡是解释为行动、行动。但是业的实际含义更广,不但限于内部的行动,并且包含一个有情物说的和想的。照梵学的说法,宇宙的统统征象,或者更切当地说,一个有情物的宇宙的统统征象,都是他的心的表示。非论何时,他动,他说,乃至于他想,这都是他的心做了点甚么,这点甚么必然产生它的成果,不管在多么悠远的将来。这个成果就是业的报应。业是因,报是果。一小我的存在,就是连续串的因果形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