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玄幻奇幻 >中国哲学简史 > 第20章 后期墨家(1)

第20章 后期墨家(1)[第2页/共3页]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关于知识和名的会商

前期墨家精通“辩”的体例,为廓清和保卫墨家的哲学态度做了很多事情。

《墨经》中的知识论,是一种素朴的实在论。它以为,人有熟谙才气,它是“以是知也,而不必知”(《经说上》)。就是说,人都有以是知的才气,但是独一这类才气,还一定就有知识。这是因为,要有知识,则熟谙才气还必须与熟谙工具打仗。“知也者,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。”(《经说上》)就是说,熟谙才气打仗了熟谙工具,能够获得它的形象,才成为知识。除了熟谙的感受器官,如视觉器官、听觉器官,另有思惟的器官:心,它叫做“恕”,“恕也者,以其知论物”(《经说上》)。换句话说,通过感官传入的外界事物印象,还要心加以解释。

《墨子》中有六篇:《经上》、《经下》、《经说上》、《经说下》、《大取》、《小取》,与其他各篇性子分歧,特别有逻辑学的代价。《经上》、《经下》都是逻辑、品德、数学和天然科学的定义。《经说上》、《经说下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。《大取》、《小取》会商了多少逻辑题目。统统这六篇有一个总的目标,就是通过逻辑体例,建立墨家的观点,辩驳名家的辩论。这六篇合在一起,凡是叫做“墨经”。

前一章讲过,庄子在《齐物论》里会商了两个层次的知识。在第一个层次上,他证了然事物的相对性,达到了与惠施的结论不异的结论。但是在第二个层次上,他就超出了惠施。在第一个层次上,他同意于名家,从更高一层的观点攻讦了知识。但是在第二个层次上,他又转过来从再高一层的观点攻讦了名家。以是道家也辩驳名家的辩论,不过道家所用的辩论,从逻辑上讲,比名家的辩论更高一层。道家的辩论,名家的辩论,二者都需求深思的思惟做出尽力,加以了解。二者的方向都是与知识的通例相反的。

在当代的逻辑推理中,若要晓得某个普通命题是真是假,就用究竟或用尝试来查验它。比方,若要肯定某细菌是某病的启事,查验它的体例是,先假定普通命题“A细菌是B病的启事”为公式,再停止尝试,看假定的启事是否真的产生预期的成果。产生了,它就真是启事;没有产生,就不是。这是归纳推理,也就是墨经中所谓的“效”的体例。因为,假定一个普通命题为公式,就是假定它是“法”,以它来停止尝试,就是来“效”它这个“法”。假定的启事产生了预期的成果,就是“故中效”。不产生,就是“不中效”。用这类体例,能够查验一个故是真是假,决定一个故是大故还是小故。

《小取》篇的大部分,是用于会商“辩”的。它说:“夫辩者,将以明是非之分,审治乱之纪,明同异之处,察名实之理,处短长,决怀疑焉,摹略万物之然,论求群言之比。以名举实,以辞抒意,以说出故,以类取,以类予。”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