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学》[第3页/共10页]
①孟献子:鲁国的大夫,仲孙蔑。
唯仁人放流之,迸诸四夷①,不与同中国②。此谓“唯仁报酬能爱人,能恶人”。见贤而不能举,举而不能先,命也③;见不善而不能退,退而不能远,过也。好人之所恶,恶人之所好,是谓拂人之性④,菑必逮夫身⑤。是故君子有大道,必忠信以得之,骄泰以失之⑥。
⑤百乘之家:指具有百辆车乘的卿大夫之家。
⑥美:长处。
①“《诗》云”句:此句出自《诗经·周颂·烈文》篇。於戏(wū hū),叹词。此句是墨客叹赞宿世圣王的德泽传播深远,令人不忘之意。前王,指周文王。这里泛指当代贤王。
《诗》云:“殷之未丧师,克配上帝。仪监于殷,峻命不易。”道④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。
【译文】
②未之有也:即“未之有也”。之:指代文中所说的本末倒置的环境。
【译文】
②贱:看不起,鄙夷。恶(wù):讨厌,讨厌。
②乘(shèng):古时候一辆车四匹马拉为一乘。
【注释】
①恶恶臭:讨厌卑劣的气味。
心不在焉,看也看不了然,听也听不清楚,吃了东西却不晓得是甚么味道,这就是进步本身品德涵养关头在于端方本身的思惟。
【注释】
①“桃之夭夭”句:此段出自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篇。
【原文】
二.释“明显德”
【注释】
《诗》云:“瞻彼淇澳,蒙竹猗猗。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瑟兮僴兮,赫兮喧兮。有斐君子,终不成諠兮者①!”
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
《诗经》里说:“看那淇水曲折的岸边,青绿色的竹子郁郁葱葱。那文采斐然的君子卫武公,如同骨角颠末参议,如同玉石颠末揣摩。他的仪表堂堂而持重严肃,他的品德光亮彰显,那富有文采的君子卫武公,使他的臣民永久都不能健忘啊!”
【译文】
②中国:中原地区。古时候,我国汉族建国于黄河育域,自发得是天下的中间肠带,以是称为中国。
③亲民:程颐以为“亲”通“新”,为革旧更新之意。
所恶于上①,毋以使下;所恶于下,毋以事上;所恶于前,毋之前后;所恶于后,毋以畴前;所恶于右,毋以交于左;所恶于左,毋以交于右,此之谓絜矩之道。
③一人:指君主。
【注释】
【译文】
【译文】
⑤好(hào):爱好。
【译文】
③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:悖,逆。意为,君王关于政教之言有悖逆于民气,则百姓必以悖逆之言应对。
④慎其独:独处时能谨慎不苟。
⑧心广:气度宽广。
【原文】
《诗经》说:“殷代国君尚未丧失民气的时候,还能够合适天意享有统治。应当鉴戒殷商的兴亡的经验,熟谙到保护天命永保国运并非易事。”统治者能在品德上起表率感化,就会获得公众的拥戴,也就会享有国度;不然,就会落空公众的拥戴,也就会落空国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