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1.第81章 诗赋雅集(上)[第2页/共2页]
并且更加值得一提的是,王勃单单从一幅画中便能遐想出这么多的感情,可见其对诗文掌控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程度,仅此诗歌一首,足可雄视当代。
李贤蓦地击掌大笑道:“哈哈哈哈,好一句‘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。’先生公然高才,本王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也!”
此诗一出,江南四大师族的宗长尽皆皱起了白眉,因为谢太辰所吟之诗不管是意境还是填词,都比李峤那首吟月差上很多,完整不在一个层次。
崔守礼大手一挥,慨然言道:“换上第二幅丹青。”
“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
王勃闻名天下久矣,今番满怀傲气而来,不屑吟诵如此简朴的题目,故作风雅地言道:“李峤兄,这一首你先来如何?”倒是将崔若颜、崔神庆、卢怀慎三人直接忽视。
李峤听闻江南士子所作之诗,也不说话,只是鼻端收回悄悄一声冷哼,竟是淡淡笑了,那笑容天然带着几分鄙弃。
清辉飞鹊鉴,新影学蛾眉。
与君拜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
洁白临疏牖,小巧鉴薄帷。
灞桥在长安城东面十里,高出于灞水之上,每当到了暮春时节,这里柳树连缀飞絮似雪,烟雾迷拜别具风致,是以又唤作“灞桥风雪”。
王勃微微点头,举步吟哦道:
画卷缓缓展开,谢瑾举目望去,上面画的为灞桥之上两个官吏折柳相送,画风美好线条超脱,将一副拜别时的依依不舍展现在了面前。
愿言从爱客,清夜幸同嬉。”
铜鼎内扑灭了一炷暗香,画卷也如匹练般悄悄垂落,世人抬眼望去,上面画的乃是一轮洁白而又圆润的明月。
长安城的人们拜别送行常常送至灞桥,是以地多柳树,“柳”和“留”异字同音,柳丝摇摆,总给人以招手挽留的想像,故常常折柳赠别,画卷表达的恰是如此意义。
大师心知诗赋伊始常常都是非常简朴的,这八月十五吟诵秋月也是应有之题,以是这幅画卷并不算难。
王勃本来惨白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冲动的红晕,他再非昔日那眼高于顶鄙视权贵的无双才子,落魄得志早已经磨去了他的凌凌傲骨,能够获得李贤的认同,对他来讲非常的首要,因而乎慎重一礼道:“沛王殿下实在谬赞,某受之有愧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