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1.第81章 诗赋雅集(上)[第1页/共2页]
李峤时才拔了头筹,第二首诗到了王勃,比起李峤的才情敏捷斯须而诗,王勃却非常慎重,他皱着眉头细细思忖了半响,直到时候过半,方才对着李贤正容一拱,言道:“殿下,某作得一诗,请殿下评鉴指导。”
洁白临疏牖,小巧鉴薄帷。
灞桥在长安城东面十里,高出于灞水之上,每当到了暮春时节,这里柳树连缀飞絮似雪,烟雾迷拜别具风致,是以又唤作“灞桥风雪”。
“桂满三五夕,蓂开二八时。
李贤略一思忖,悠然笑道:“这两首诗高低立判想必也不消本王多说,大师都是心中稀有,第一局,北方士子胜。”
李贤蓦地击掌大笑道:“哈哈哈哈,好一句‘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。’先生公然高才,本王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也!”
吟哦声堪堪落点,世人皆是悄悄地“咦”了一声,揣摩这首意境不凡的诗歌半响,全都生出了震惊至极的感受。
清辉飞鹊鉴,新影学蛾眉。
铜鼎内扑灭了一炷暗香,画卷也如匹练般悄悄垂落,世人抬眼望去,上面画的乃是一轮洁白而又圆润的明月。
大师心知诗赋伊始常常都是非常简朴的,这八月十五吟诵秋月也是应有之题,以是这幅画卷并不算难。
崔若颜讨厌王勃的傲慢,但是心知本身的诗文赶他和李峤确切差上很多,当下也不出声,自顾自地的把玩动手中折扇。
愿言从爱客,清夜幸同嬉。”
长安城的人们拜别送行常常送至灞桥,是以地多柳树,“柳”和“留”异字同音,柳丝摇摆,总给人以招手挽留的想像,故常常折柳赠别,画卷表达的恰是如此意义。
五体投地为周礼中非常昌大的大礼,李贤此意,天然是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尊敬和深切佩服之情。
李贤欣然笑道:“先生乃当世才子,实在客气,请径直吟来便是。”
王勃微微点头,举步吟哦道:
并且更加值得一提的是,王勃单单从一幅画中便能遐想出这么多的感情,可见其对诗文掌控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程度,仅此诗歌一首,足可雄视当代。
执画侍女嫣然一笑,轻步上前解下屏风上的画卷,极其熟稔地挂上了第二幅图。
一名明艳动听的侍女不知从那边飘了出来,手捧画卷莲步轻移,对着世人嫣然一笑后,解开画卷上的红色系绳,将之挂在了屏风上。
王勃闻名天下久矣,今番满怀傲气而来,不屑吟诵如此简朴的题目,故作风雅地言道:“李峤兄,这一首你先来如何?”倒是将崔若颜、崔神庆、卢怀慎三人直接忽视。
时候渐渐地流逝着,半柱香快到之时,谢太辰终究与其他三家的士子勉强拼集了一首吟月诗,硬着头皮吟哦道:“泣下瑶台曲,朝回旦暮中。新秋风露早,饮别金城空。”
他怔怔思虑了半响,脑海中诗不成句,只得垂询中间的袁氏才子道:“不知袁兄可有妙句?”
李峤听闻江南士子所作之诗,也不说话,只是鼻端收回悄悄一声冷哼,竟是淡淡笑了,那笑容天然带着几分鄙弃。
此诗开合顿挫,气脉畅通,意境旷达,首联刻画送别地情势微风采,隐含送别的情义,严整对仗;颔联为欣喜之辞,以散调相承,以实转虚,文情跌宕;颈联奇峰崛起,概括“友情深厚,江山难阻”的景象,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地;尾联点出“送”的主题,并且持续劝勉、丁宁朋友,也是情怀的透露,不成谓非常绝妙的送别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