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 大凌河之役(一)[第1页/共4页]
天聪四年,秋玄月戊戌,皇太极申谕诸大臣满、汉官各勤职业。冬十月辛酉,谕编审各旗壮丁,藏匿者罚之。
七月,这个差事果不其然派给了祖大寿。
听过了她在京师的经历后,祖大寿一杯杯地喝着烈酒,“一朝风雨变,这辽东守将,除我以外,全都死了……赵率教,满桂,袁大人……下一个,就该轮到我了吧?”
十一月,海兰珠回到了锦州。
癸卯,皇太极调集蒙古诸贝勒,再申前令,对待布衣,无擅杀掠,违者之罪。
“呵……就算逃得一死,为虏,跟被东厂人抓去,有何辨别?怕是生不如死。”
【盛京】
奶娘见状,才说道:“叶布舒,她是你的娘亲。”
“我现在是泥菩萨过江,本身难保。你若想带走你的孩子,我不会禁止。”
叶布舒伸手戳了戳她的脸,笑了。
这一年,皇太极多次亲临文馆,与汉官交换,如何完美金海内部体制,并效仿汉制,设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贝勒多尔衮掌管吏部,德格类掌管户部,萨哈廉掌管礼部,岳托掌管兵部,济尔哈朗掌管刑部,阿巴泰掌督工部。六位贝勒管六部事,并直接听令于汗王。每部满、汉、蒙古分设承政官,其下设参政各八员,启心郎各一员,改“巴克什”为“笔帖式”。金国六部轨制自此始。
这个袁崇焕的遗腹子,从未曾见过他的父亲,也没驰名字。
丁酉,朝鲜复遣使来贡。皇太极遣满达尔汉、董讷密遗朝鲜王书,索战船以助攻明。朝鲜王不准。
不但如此,自回到锦州后,祖大寿便将一家长幼都带入了虎帐当中安设,全天候派亲兵扼守,足不出虎帐半步,恐怕被东厂的人给捉进天牢里。
“也好,文弼如果有半点闪失,我有何颜面去见袁公?”
“将军此行,只要两个结局。或死,或被俘。”海兰珠别有深意地说道:“将军……还不能死。”
围攻大凌河,皇太极还是分兵两路推动,以贝勒德格类、岳托、阿济格为一起,率兵二万,由义州入屯锦州、大凌河之间,皇太极亲身率一起军由白土场入广宁。
“袁文弼……”
三月丁亥,正式册立汉军旗,皇太极并亲身核阅汉兵。甲午,皇太极命令诛杀刘兴祚、兴治家眷,但赦其母。
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,大凌河之役……只怕比祖大寿畴前经历过的统统战役,都要惨烈。
海兰珠一进屋,就迫不及待地扑到他身边,将他抱在怀里,喜极而泣。
祖大寿嘱托道:“这一起,唯恐另有埋伏,你寸步不离地跟着我。”
袁崇焕的结局,可谓令祖大寿醍醐灌顶,深深体味了甚么叫边关将领不易做,帝王之心不成测。
她跟着祖大寿,行动游离地去到了奶娘的屋子里。
海兰珠答:“为了孩子,也为了一个承诺。”
天聪五年春,正月壬午,自设立火器营以来,用时四年,金国终究铸成了仿造的红衣大炮。这红衣大炮,明人曰“红夷”,因“夷”自忌讳,遂镌曰“天祐助势大将军”。
叶布舒眨着一双乌溜的眸子,天真地不知产生了甚么,只是乖乖地任她抱着。
到了锦州,她才得知,袁崇焕的妾侍黄氏诞下一子后,便因忧疾毙命,香消玉损了。
“皇上不知是那里想不通了,又把大权揽给了寺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