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【西平之围战乱始】[第2页/共4页]
此事无果。一向到了年底,王化贞和熊廷弼二人的冲突如预期般愈演愈烈。熊廷弼觉得王化贞奇袭海州一举非常不明智,不但劳民伤财,还让仇敌看破了明军的把戏。并指出了蒙前人和李永芳的降意,皆不成坚信。但是王化贞却夸下海口,只要朝廷给我六万兵马,包管能一举荡平金兵,保河西无忧。可想而知,朝中时人皆站队王化贞,因而熊廷弼气得上书,再主要求罢官。
败,是迟早的事情,守得住一时,守不了一世。眼下大明新王初立,对于辽事是自顾不暇,万积年间东征西讨,抗倭抵寇,已是耗尽了力量。努/尔哈赤对待李永芳的优厚,就是为了给大明的众将看,降金不但能够免死,还能繁华繁华享之不尽,而不降,便只要死路一条。大明在这辽地失的每一个城池,都少不了降将作怪。这一出攻心计,□□哈赤可谓是玩得淋漓尽致。
又一个守将罗一贵自刎了,为了民族大义,以死明志。如许的搏斗,到底何时才会有绝顶?
“本来如此。”
“这封信是假的。”
到月中,王化贞动全广宁之兵力,调派游击祖大寿、孙得功、黄进前去援助西平。熊廷弼则传令驻守镇武的刘渠、驻守闾阳的祁秉忠拔营赴援,两军在平阳桥相遇,明军溃败,孙得功领头逃窜,随后镇武、闾阳的兵力也节节退败。刘渠、祁秉忠在沙岭战死,祖大寿率部逃往觉华岛。
孙得功细心地叮咛我道:“到时城中必然大乱,投降之时,我便是众矢之的,□□乏术,不能照拂你。你必然、必然要躲藏好,不要被明军给抓住了,比及金兵入城了才气出来!”
变数便是明日……我晓得,这一天迟早是会来的,只是未曾想到,返来的如许仓促,如许束手无策。
我哀思地想着,本来漫漫中原的汗青、文明,便是靠如许的殛毙堆砌起来的。那些在汗青诗篇中灿烂过的大期间,有如大明,也难逃穷途末路的运气。改朝换代,便是史乘里那用血誊写的一页篇章。
广宁兵败,王化贞难逃其咎,东林党岌岌可危。我屏息凝神,细细想了一想,魏忠贤方才登上明末的政治舞台,阉党的权势的确穷极一时,王化贞若想逃得一死,唯有一个有力的派系权势站在他身后为他讨情。
“王大人于我有恩,降金一举,我有愧于他。如果你有机遇晤到王大人,不如劝他趁早弃东林党,也许……还能保住一命。”
西平失守,守堡参将罗一贵誓与城共存亡,叩拜京师后,以一句“臣力竭矣,断不偷生负国”,自刎而亡。然举城无人肯降,或在城上,或在市中,悉数汉民无不舍命与金兵相杀。毕竟是不抵金兵,努/尔哈赤命令,尽行搏斗,全部西平,鸡犬一空,冤魂遍野。
我这才了然,难怪王化贞会同我说那样一番话了。这信上亦没有署名,他多数是想当然的觉得,我是熊廷弼的翅膀,想要从中作梗,坏了他的功德罢了。我那日偶然中说出的奉劝,更是令他对此事坚信不疑。
我赞叹皇太极的老谋深算,竟是连我也被蒙蔽了去。不过也正因他千叮万嘱,让我不要拆开此信,遂不得知里头的内容,才气在连我本身都不知情的景况下,把王化贞给骗得团团转,让他更加深了要跟熊廷弼作对的动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