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5章 技术落地[第1页/共3页]
朱载钧起家走到窗前,远处工器监的蒸汽钟正喷出红色雾柱,钟声与铜漏的滴答声刚好相差三个音阶。这并非偶合,青禾曾用「候气法」测算过,当蒸汽钟与铜漏的频次共振时,暖阁地下的铅制共鸣腔会产生特别声波,可震落梁上积尘。「明日早朝,」他俄然开口,「让户部尚书详解《工器均田令》中的橡胶税则,侧重讲讲『占天田者,十税其七』的启事。」
朱载钧盯着密折中「矿坑塌方四人亡」的朱批,指尖敲了敲案上的《天工开物·五金》。这部书的「铅矿篇」页脚密密麻麻注满青禾的蝇头小楷,此中「咖啡渣拌石灰,可吸铅毒」的讲明旁,还贴着半片干枯的咖啡叶——客岁巧太妃命人从南洋引种,现在在工器监后圃已长成三亩实验田。「传旨,统统铅矿需在端五前加装声纹验矿仪,」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暖阁北墙的火德星君壁画上,星君左手持齿轮,右手握硫磺,「就说...是火德星君托梦于青禾。」
工器十四年春正月,北京的残雪尚未化尽,乾清宫暖阁内却已熏着暹罗进贡的冰片香。朱载钧将最后一枚朱砂印按在《工器均田令》卷首,指腹在明黄绢面上压出淡红指痕,恍若案头工禾纹铜漏里缓缓沉降的朱砂颗粒。他昂首望向窗外,三百里加急奏报正由锦衣卫快马递入东华门,马蹄踏碎残冰的脆响,与暖阁内铜漏的滴答声叠成奥妙的节拍。
锦衣卫敏捷将匠人拖走,鼓面的余震却让暖阁内的铜漏俄然走快,水滴砸在承露盘上溅起细碎水花。朱载钧望着匠人被拖过雪地的陈迹,那陈迹与客岁夏季橡胶地膜实验田的垄沟惊人类似。巧太妃悄悄按动案头构造,暖阁西侧的铅玻璃缓缓降下,暴露工器监新制的「千里镜」——镜头里,济南边向正腾起淡淡青烟,那是青禾的触感工坊在燃烧咖啡渣,以掩人耳目地措置铅毒。
巧太妃翻开通黄帷帐,她本日身着石青纱褂,鬓边斜插的铁锚纹银簪随行动轻晃,簪头镶嵌的橡胶珠折射出细碎光斑。这是工器监最新烧制的「透光胶」,可将光芒分化为七彩光彩,青禾说此乃「火德星君分七色神火」的实证。「青禾已带触感工坊的弟子赴济南,」她递上山东巡抚密折,密折封口的工禾纹蜡印裂了道细缝,暴露内里朱笔讲明的「铅毒」二字,「咖啡渣螯合术在兖州矿坑试点胜利,匠人血铅值较客岁降落两成,但聊城新矿仍用旧法提炼,导致三名匠人疯颠。」
窗外俄然传来喧闹,朱载钧探头望去,却见一名灰衣匠人摆脱锦衣卫,冲向乾清门的「匠人直诉鼓」。那匠人怀中掉出半块橡胶地膜,地膜边相沿红线绣着工禾纹,明显是工器监发给农户的试用品。「陛下!」匠人叩首时,额头撞在鎏金鼓面上,收回沉闷的响声,「橡胶膜下不长草,俺们的地...」
「传旨,」朱载钧回身走向龙椅,玉扳指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红光,「给山东匠人每户发三斤咖啡渣,就说...是火德星君赐的驱铅神土。」他坐下时,龙椅扶手的工禾纹硌得掌心发疼,俄然想起太上皇曾说:「工器之道,如握波折,痛在掌心,利在千秋。」
铜漏滴答,雪落无声。在这个残雪未消的春夜,乾清宫的明黄帷帐里,帝王与太妃正用信奉与技术编织一张大网,试图将千万匠人的运气、南洋的橡胶林、南美的紫矿脉,乃至天下的每一寸地盘,都归入工禾纹的经纬当中。而在这张网的裂缝里,咖啡渣在矿坑发酵,橡胶地膜在田间延展,声纹验矿仪的青铜铃铛随山风轻响,诉说着一个关于进步与压迫、神权与科学的庞大寓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