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军情[第2页/共2页]
事已至此,必是有一场廷议的,我于母亲之先,假借赏春的名义,请独孤绍、崔明德、骆逢春、崔秀、郑元一至府商讨,约在本日午后,他们尚将来时,门上却先报说,柳厚德来见。
我已久未听过如许的军报。自独孤绍献安边之策、安西四镇复设以来,边陲已安宁了好些时候,军情司亦设立了有些年纪,此司虽由千乘郡王武攸暨主持、司员由夏官检选,但是因是我所首倡、很多别致的规定都出自于我的原因,也很有几位与我交好的士人——郑博之族子郑元一便是此中之一——可自他们那边获得的大多是承平动静,这两次败绩之所来,实在俄然。
契丹自客岁十一月便开端反叛, 酋首孙万荣与松漠都督李尽忠聚族起兵,杀营州都督, 据城自主, 朝廷出兵讨之, 因天寒难以行军,暂只征发屯驻, 并未成行,到仲春间方至边塞,契丹人绐营州牢中数百唐俘,说本身只是因天寒无粮,温饱交煎,不得已才起兵造反,将牢中俘虏尽数开释, 俘虏到了征讨的军中一说,诸军将士皆蠢蠢欲动,到了黄麞谷中, 见到契丹所派,皆是老幼病残, 另有老牛瘦马抛弃于道,更对前所说城中环境坚信不疑,因而轻骑进步, 争抢军功,成果中了契丹之计,前军大败, 厥后契丹又取前军军印,诈言前军大胜,传令后军缓慢前行,后军唯恐抢不到功绩,日夜兼行,兵马疲敝,中了埋伏,全军皆没。吐蕃则不知是不是听到风声,自去岁起便屡举兵寇我安西,初时我军防备恰当,未使得逞,吐蕃转寇凉州,大败我守军于大斗拔谷,至凉州城外虏掠士民而去。
我将手札几次看了两遍,才昂首看柳厚德:“此事在东边阛阓上传播甚广,胡人商贩都晓得这些动静,则边将欺辱部民,是为常事?”
作者有话要说: 俺返来了,明天双更。
柳厚德是个夺目的人,特地上门来讲这件事,必有所求,我平静地思虑了半晌,决计本身不要多说,先把球踢给他:“柳君觉得,此事是谁之过?”
柳厚德悄悄点头:“一则非我族类,又与我军交战多年,士人之心,老是有所防备,二则朝廷重军功,边将一定没有养寇自重、逼反邀功之意,三嘛…官民本自有别,胡人更多奴婢、贱类,本也不堪教养。”
柳厚德笑道:“非是图谋军情司,只是感觉,军情司乃是朝廷正路,监察四边,上报宰臣,此中牵涉颇多,未免迟误通报,且易有疏漏、渎瞒之处,何如在军情司以外,再设一司,以陛下亲信赖之,传闻**之情面地理,不经在朝,中转天听?如此两司互为监察,还可补摆布肃政之缺漏。”
他说得很隐晦,我却知他的意义。时下民风,官民之间,天差地别,士人权贵,视黔黎如无物者众,而胡人又比中原百姓更低一等,边陲荒远之地,产生这些事很普通——只是这一次逼出了兵变,而朝廷很不巧地没能弹压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