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0章 军国[第2页/共3页]
我本身的猜想与阿欢所猜一样,也感觉母亲是为李旦之事召见,谁知真到了驾前,却见母亲喜动色彩,全不像是活力的模样,测度中上前见过礼,不等直身便听母亲道:“吐蕃犯境,欲取道大斗拔谷,独孤绍带兵守之,杀敌五千余,活捉四百余。”
我一时大喜,一时又大忧,喜则因阿绍不负众望,建功边关,忧则因她才去一年,就有了这么大的战事——大斗军说是九千五百人,却大半都是新招募的健儿,吐蕃死伤及俘虏者既有五千余,出动的人天然不会少于这个数,纵是这九千五百人全上阵,也一定就有胜算,何况大斗军保卫之地甚广,阿绍真能带出去的人马毫不到这个数量。
崔明德道:“陛下,妾觉得公主的意义是,两邦交兵,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攻城最下。”
我感激地看了崔明德一眼,经她提示,倒是有了些思路:“兵戈火线当然首要,火线也不能忽视,粮草、兵员、城墙、器具、民气,一样都不能少。”自阿绍去火线今后,我就常常思虑军事上的题目,之宿世的观点来看,两邦交兵,打的不是兵浩繁寡,而是谁的国力强大,以及情愿用甚么代价来达到甚么目标,我所记得的战事,一是教科书中所说的八年抗战与国共之战,甚么“乡村包抄都会”“小米加□□”“长征”“反围歼”,这些是以弱对强,与现在时势不符,一则是当年闻名的美国之打伊拉克。
我一面思虑着,渐渐向母亲道:“军国枢机,儿不敢置喙,单以一家而言,如果派人在外,则此人之路程、该由何人策应、此去所为何事、所费多少、如何晓得他办事吵嘴、办好了是真因他办事好还是因天时天时、办坏了是他之过还是旁人之过、如何功过奖惩、如何令人用心办事而家中亦能师法之…都是儿所当思虑。以此推之,军中亦如是。唐休璟上疏请收安西四镇,儿请阿娘考虑:光复此地所费多少——不止钱帛、兵员,另有于百姓、百官、外藩之民气,于我国度之镇守、办理、军事樊篱,以及于此后之影响;光复此地收益为何——亦要考虑钱帛、民气等事,不但是本年、来岁,或是数年以后,亦是十世、百世之认定;光复此地之机会如何;光复之手腕。”
她所言之‘你们’,乃是此时在御前之高延福、高金刚、阿青、婉儿、贺娄氏、崔明德与我,除了崔明德,约莫没人能对此事有任何体味,便是崔明德,也打仗不到军国枢机,平常谈之尚可,真要问她“西州设防如何?”“凉州军民几人?”,她也只无能瞪眼,是以我们底下你看我我看你,相互看了一圈,高延福先上前道:“圣上识见高远,贤人觉得可,天然是可。”说完看我们,倒是除了高金刚以外,无一人开口拥戴——比年对吐蕃、突厥的战役都是胜负参半,偶然觉得必赢的,成果输了,偶然觉得一定能赢,倒是大胜,此次一战,胜负为何,谁也不能结论,这时候顺着母亲的意义拍马屁倒是轻松,等过后母亲想起来,倒不会当真见怪,可‘溜须拍马’的印象却必定是留下了,虽说我们平常都大有溜须拍马之实,毕竟胸中多少另有些抱负,是以谁也不肯出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