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都市娱乐 >镇国公主GL > 第146章 疑云()

第146章 疑云()[第2页/共3页]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吴王当年远在吴地,却能先人一步写成《封禅赋》、赶在李睿和我的贺章之前送到父亲手里,吴王妃现在人在宫外,却对宫中情势如此体味,这些事,到底是因他们当真耳聪目明、有见微知著之能,还是……有人用心指导?

偶然嫂子们入宫时我也在,母亲总会让我向太子妃和吴王妃施礼,而成心偶然地忽视冀王妃,李睿看赵氏在母亲那边不得宠,不说母亲成心忽视,倒怪她不懂奉养舅姑,愈益冷酷,赵氏似是回娘家哭诉过,我瞥见延安公主到上阳宫中拜见了几次,接着母亲便将李睿叫畴昔,当着世人的面怒斥了一番,喝令他好都雅待冀王妃,李睿面上应了,减了应酬别人家歌姬的次数,却更加地在外斗鸡喽啰、流连不归了。

我只看这礼品的轻重,便知这位四嫂实在是个聪明人:现在宫中,父切身边杨子高为最重;母切身边高延福为次;内侍省中各长副又次;团儿、婉儿、阿青与几个尚宫又次;殿中省各长副又次;崔明德和独孤绍这等大族出身、母亲钦点、品级亦高的清要职使又次;宋佛佑、冯世良等省中挂职、又在我跟前奉养的又次;韦欢、小浪、仙仙等虽无品级职分却颇得我看重,并教坊中受宠浑家、伶官,及各门上内侍、谒者,内侍、殿中、各使司中低职司诸人又次――这些皆是宫中有面子、在父亲和母亲面前直接或直接说得上话的人,他们便全部宫中的体骼了,我这位四嫂能够在如许短的时候内便将宫中的职员刺探得如许清楚,又将礼品送得如许明白,实在不轻易。

一起上,我与阿欢的相处,大略如是。

她这话在半嗔半喜间说来,太子当真辩白也不好,不辩也不好,只能苦笑着道了一句不是,母亲又同父亲进言,放了他旬日假,让他回东宫伴随太子妃。

吴王和吴王妃两个对父亲和母亲本就趋奉得短长,近些时候,往上阳宫来得更是勤了,吴王在东都并无宅邸,便在城外赁了馆舍,举家住在此中,吴王每日站朝前便已到宫门候着,若父亲和母亲召见,便出去阿谀一时半日,若不得旨意,亦在宫门外恭敬叩首、问候起居,毫不懒惰,凡有宴饮,必大引文学之士,为父亲做诗做赋,或寂静颂圣,或滑稽戏谑,十次内里,总有五次出彩。

比拟之下,太子与太子妃伉俪相谐、吴王与吴王妃夫唱妇随、李睿与冀王妃的貌合神离,都显得如此刺目。

父亲约莫是为了显得本身公允漂亮,造长悲观时亦敕有司替吴王在东都造府邸,又赐了李睿很多钱帛,默许他在都中购置别苑,李睿转头便在上阳宫边选了一处地,起了一个别馆,在内畜养了很多斗鸡、鹰隼、猎犬、良马,六月末这些馆舍与长悲观一道完工,李睿和吴王还未入住,母亲已先命令,命我重操女冠旧业,度宫人内侍数百入道,搬进了长悲观。

自都城去东都的路,我走了很多次。从没有哪次如此次这般叫人欢乐雀跃的。

我是乐不得能出宫的,一则哪怕我因年纪的干系,还不能随便出入,同韦欢之间却不必如在宫中那样谨慎讳饰,二则宫中的情势实在是不明朗,连一贯阔别朝局的我都开端提心吊胆起来――本朝传不过三代,前有秦庶人玄武门之变,后有太宗诸子争嫡,个个都触及到军阵营卫,万一哪一天夜里谁振臂一呼,兵器四起,我这里满是弱质女流,打也打不得,走也走不快,叫我要如何办?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