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都市娱乐 >镇国公主GL > 第146章 疑云()

第146章 疑云()[第1页/共3页]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我只恨去东都的路太短,不敷以让我与她畅意放怀,做尽统统恋人所可做的事,而到了东都宫中,身边又不时到处都是人,真是斯须不得自在。

偶然嫂子们入宫时我也在,母亲总会让我向太子妃和吴王妃施礼,而成心偶然地忽视冀王妃,李睿看赵氏在母亲那边不得宠,不说母亲成心忽视,倒怪她不懂奉养舅姑,愈益冷酷,赵氏似是回娘家哭诉过,我瞥见延安公主到上阳宫中拜见了几次,接着母亲便将李睿叫畴昔,当着世人的面怒斥了一番,喝令他好都雅待冀王妃,李睿面上应了,减了应酬别人家歌姬的次数,却更加地在外斗鸡喽啰、流连不归了。

也不知我的好二哥是如何想的,才到东都,便又传来太子妃有身的动静,推算时候,太子妃生下女儿后不久便已与二哥圆房了,这等行事,提及来实在很有些伤母体元气,是以太子妃这一胎坐得实在有些不稳,偏她又车马劳累地到了东都,才说了有身的动静,父亲和母亲都吓了一跳,父亲倒是顿时便眉欢眼笑,对太子的神采又暖和了很多,母亲虽看似欣喜非常,却责备太子早不将这动静说出来,如此太子妃既可放心在京中养胎,太子也恰好留在京师监国。

但是我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公主,连本身的府邸都还没有,只能无可何如地随父母入了新修好的上阳宫住着,白日里乘车去宫中还是随徒弟们读书,看那些脸孔可爱的笔墨,夜里回到寝殿,悄悄地与阿欢见一两面,还要遮讳饰掩,仿若小后代偷情。

吴王当年远在吴地,却能先人一步写成《封禅赋》、赶在李睿和我的贺章之前送到父亲手里,吴王妃现在人在宫外,却对宫中情势如此体味,这些事,到底是因他们当真耳聪目明、有见微知著之能,还是……有人用心指导?

本年的四月酷热亦不输往年,幸亏二三月中都下了好些雨,算来该当不至如客岁和前年那样大旱,不过就算如此,两京里因着暑热,也死了很多民人牲口,母亲却因着父亲抱病的原因,命令修道观为父亲禳福,客岁父亲曾下诏说再不大事营建,是以这道观乃是我的名义起的,不但由我意味性地出了三千贯钱、三千匹绢帛和三千段彩物(厥后母亲便自藏省拨钱为我营建道观别业,又敕少府为我作了价以千万计的金银器皿),观名亦定为“长乐”。

现在明眼人都已晓得,母亲与太子势成水火,很多人都在苦劝父亲、安抚母亲,亦有很多人纷繁投效太子,向他进言献策――这些人目下多数自夸为“君子直臣”,个个以祖法、大业、社稷为重,来往驰驱,联络不息。

我总感觉宫中看起来虽一片平和,内里却非常凶恶,总感觉迟早都要出事,但是到底是甚么时候出、出的会是甚么事,却叫人摸不着、猜不透。

吴王妃则带着后代日日在母切身边奉养,母亲跟前本已有尚宫、秀士等承御,吴王妃为了显得本身的孝心,却将这些人的差事十足都抢了过来,只要她在母切身前,婉儿几个便都免了捧盘奉御、擦拭递送等事,只消看她和几个女儿在那边殷勤献媚便可,母亲内廷多有游乐,游乐时亦行令、作诗、赋文为戏,吴王妃文采上不大能,便每次都候着母亲的口气,只要母亲夸了谁一句,她便立即要凑到那人身边,向那人索纸一观,再顺着母亲的语气将那人夸奖几句,又遍赂宫中职司,连宋佛佑、冯世良、崔明德、独孤绍、韦欢、小浪、仙仙几个都得了很多奉送,且韦欢所得,与宋佛佑、冯世良所得,相差仿佛,只较崔明德和独孤绍略少些。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