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【新来的舍人】[第4页/共5页]
“中午三刻已到,行刑!”
徐佑还觉得在夸本身,更是喜到手都不晓得往那里放:“皇上谬赞!”
常事君侧便会晓得,今上这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,比之先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如果平常斥责两句,倒还无甚大事,如果惹他笑出声来……
齐昱行动顿了顿,将手中的丝帕放回瓷盆里,一时没说甚么。
本是句帝王的打趣话,可温彦之点完金子,却神容寂静,端端方正地跪在地上:“回禀皇上,微臣只是为了记录失实。”
齐昱余光里也瞥见了,的确感觉新奇——
天刚蒙亮,雨还鄙人,齐昱紧赶着去处惠荣太后请了安,又到御花圃用过早膳后便回了御书房。各地的折子络绎从殿外送出去,不一会儿便堆起一座小山似的,估计又要看到半夜。
风雪凄迷,他只觉四肢麻痹。将欲软倒之际,忽有一双手将他扶起:“彦之谨慎!”
周太师着一袭紫袍绿绶,抱着板笏。他已年过六旬,鬓眉斑白,乃是先皇定下的顾命大臣之一,诸官本希冀他能安慰一番,哪知周太师倒是扑通一声跪下了。
都城的七月,炽烈难当,目睹着挨过了三伏天,终究盼得天降暴雨。
工部的张尚书昂首瞧了他一眼,像是很不能苟同。
“起来罢,”齐昱内心叹了口气,持续批奏章,“内史府笔墨熏人,朕尚且第一回听闻。有劳温舍人想了体例,让众卿得以好受些。是朕要谢过温舍人。”
温彦之顺着他手指方向一看,点头谢过,便悄悄地挪到了屏风后。
堂中只留下个温彦之,齐昱瞧着,竟不由得想起了先皇来。
“世人皆觉得天子是全天下最清闲之人,岂知身为天子,也不成随心所欲、畅所欲言,不然史官一笔,长留青史——万民看顾,皆会指导,留诸后代,亦废贤明……”
齐昱合上折子,冠玉般的面庞神采淡然,垂着杏眸瞧着堂子上杵着的十多小我,道:“暴雨数日,淮南决堤发了大水,死伤上万,众卿还不晓得?”
工部郎中徐佑是客岁的榜眼,文章写得好,人也甚诚恳,只是心机不活泛,故御笔点他进了工部做主事,想让他历练一番。谁知两月前,前郎中恶疾去世,此生运气尚好,顶替了郎中之职,跑腿之事并未曾做过。
轰。
“作孽哦!瞧瞧最里边那孩子,怕只要十三四岁吧……”
能送来御前的人,各部都是查了一遍又一遍,故齐昱也懒得再体贴他来自何方,是哪一年的进士,点了点头,董谦便自发退下了。
周福:“……”三十两碎金子,至于吗?
“方知桐,待我查清此案为老秦昭雪昭雪,秦家这一百三十八条性命……定要你血债血偿!”
“谢皇上。”
齐昱奇特:“左舍人畴前,也没有过此香。”
齐昱闻声回过神,只见那温舍人正站在堂下,固执笔缓慢地记录着甚么。笔是内史府人手一支的软碳,比起羊毫来更便利站立时抱笺手书,齐昱不是没见过。可唯有此人执笔还包了个木鞘,恐怕把手指弄脏。
天子自有天子操心的事。
呵呵。
此人吐字清透,声音如撞玉般,一听便是个知书达理的年青人。
“……河决于荥泽渡口,漫流于原武,抵寿阳、祥符、扶沟、通许、沋川等十一地,举目汪洋,村舍倾圮,受灾之地约三百余村,人畜冻饿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,无家可归者上万。虽及时堵塞,然河道似欲改道南流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