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回 后妃定计桃僵李代 首辅论政水复山重[第6页/共8页]
“为甚么成了空文?你们两人,眼下是天下言官之首,就这个题目,思虑过没有?”
雒遵本是个细心人,除每日政务措置以外,尚格外留意本朝典故,故说话论事,多引经据典,务必有根有据,这会儿答道:“武宗一朝,司礼寺人刘瑾因为深得皇上宠任,也是为所欲为,气势放肆。皇上让他代祭家庙,他竟敢独行御道,同业人莫不吓得面如土灰,但慑于刘瑾淫威,谁也不敢吭声。厥后刘瑾得宠伏法,这件事便成了取别性命的合法来由。本日冯保之行动,比之刘瑾,是有过之而无不及,刘瑾只不过走了一下只要皇上一人才气走的御道,这冯保倒是在众目睽睽之下,与皇上同登丹墀御座,并且这件事产生在新皇上即位之时。按大明律的僭越罪一项,冯保就该凌迟正法。”
中旨:从本日起,消弭孟冲司礼监掌印寺人职务,着冯保接任,并持续兼掌东厂。内阁晓得。钦此。
“韩揖这么说,必定有十万孔殷之事,你快去把他喊返来。”
“啊?”
“内廷与外宦的冲突,自古皆然,”雒遵凡事好争个胜负,这会儿又搬起了实际,“本朝建国时,太祖天子看到前朝这一弊政,便定出了大明律条,凡内宦勇于干政者,处以剥皮的极刑。太祖天子治法极严,在他手上,就有几个寺人被剥了皮。”
看重权力与任务的高拱,对绕过内阁的中旨一贯不满。何况万历天子即位的第一天,就来了这一道汲引冯保的中旨。此风一开,今后内阁岂不成了聋子的耳朵——安排?越想越活力,跪在地上的高拱竟忘了去接那道圣旨。
高拱反问:“你们说,如何措置才叫安妥?”
“天然是皇上。”李贵妃当即答复,接着又说,“钧儿才十岁,内阁那头高胡子也靠不住,这件事就只能我俩拿主张了。”
“这些鬼精,就晓得有这些端方,以是等不及了,你说是不是,容儿?”
“高拱接旨——”
听到两人的争辩,高拱俄然一挺身在太师椅上坐正,双目如电扫过来,疾声问道:
看到宫女们心花怒放的模样,李贵妃也是满脸笑容,她指着跪在地上的容儿,侧过甚对陈皇后说:“皇后姐姐,你看看这群喜鹊,全没个循分的模样。”
乍一听到这道中旨,高拱仿佛感到脑袋都要炸开了。遵循成宪,天子的诏令都应颠末内阁票拟。“不经凤阁鸾台,何名为诏”这句话,是大臣们耳熟能详的史实。除了内阁以外,通政司和六科,对于天子的诏令,也都有随时复奏封驳之权。这本是大明建国天子朱元璋钦定的章程,但是经历了几个天子以后,政事日见腐败。对于皇权的监察,并不能当实在施。偶然候碰到毒手的事,皇上不想让内阁掣肘,便直接下达手谕到内阁。这类手谕风俗上称为中旨。
“唔,”高拱点点头,向雒遵投过一瞥赞成的目光,但仍然不肯对这件事表示详细态度,又转问韩揖,“依你之见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