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回 御门宣旨权臣削籍 京南饯宴玉女悲歌[第1页/共11页]
世上事一半儿荒唐一半儿险恶,
“那如何成?”高拱头摇得拨浪鼓似的。
玉娘起家道了个万福,又害羞地问:“老爷,这是哪个张先生?”
杨博看了看两廊以及御道上站满的官员,微微点头答道:“别有襟抱不敢当,但老夫的确是有感而发。为官之人,若能长保食粥表情,就不会天涯之地烽火四起了。”
每逢三六九例朝,皇上在皇极门金台御幄中升座,京师中凡四品以上官员待鸣鞭后,分文东武西鱼贯入门行叩首礼,然后登阶循廊分班侍立,按部奏事。至于那些级别较低的官员则只能候于午门以外,在鸿胪寺官员的导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礼,然后北向拱立静候旨意。御门决事本是常朝旧制,但本日的例生氛围却大不不异。这皆因明天一天,紫禁城表里大事接连产生。上任六天的冯保即遭弹劾,这类事史无前例,无啻于高山一声雷,给本来还算安静的京师平增了非常严峻。都城各衙门大小官员胥吏,少说也有几万人,没有谁不让这件事挑逗得心神不宁。是以,东方刚泛鱼肚白时,就有很多官员已来到午门外。寅时一到,只听得三通鼓响,午门立时敞开。禁军旗校早已手执戈矛先行护道摆列,盔甲兵器光芒刺眼自是不容逼视。鼓声刚停,两匹披红挂绿的朝象被御马监的内侍牵出午门,在门洞两边站好,各把长鼻伸出挽搭成桥。此时御钟响起,够级别的显官大僚肃衣列队从象鼻桥下进了午门,不敷级别的则留在原地看个眼热。移时,礼部鸿胪寺官员盘点例朝官员人数以后,手持黄册名簿报了出来。不一会儿,传旨寺人便来到皇极门外的台阶上,尖着嗓子喊道:
“恰是。”张居正也不粉饰,爽然答道,“玉娘也算是一个奇女子,元辅南归,迢迢千里之途,有玉娘伴随,也不孤单了。”
听着张居正噔噔噔脚步走远,余恨未消的高拱狠狠啐了一口,把那三张纸撕得粉碎。
这帮子九卿里头,除了朱希孝和许从成是世袭勋戚另当别论,开科进士荐拔官员里头就杨博与葛守礼两人的资格最高,两人同是山西人,且都是不阿附权臣的德高望重之士。高拱走过来,起首便与他们酬酢,他对杨博说:
“还不是与言官们弹劾冯保有关。”
呜呼!本日里拳头上跑马抖威风,
王蓁睨了高拱一眼,一脸冰霜地说:“高先生休很多言,主子这就宣旨。”
“好,好。”张居正贪看了玉娘几眼,恋慕地说,“有风华绝代的美人陪侍,江山可弃也。来,元辅,为你的艳遇,我俩再浮一明白。”
“请张老先生接旨!”
羽扇纶巾,说是些大儒风雅,
张居正含混地答复:“待会儿皇上升座,我们就会晓得皇上的态度。”
高拱朝缓慢拜别的高福的背影喊了一句,听得杂沓的脚步声远去,他寂然若失坐回到椅子上,神情懊丧一言不发。
高拱沉默不语,此时他打心眼儿里有点喜好玉娘了。但他不肯意在张居正面前闪现后代情长的落魄之态。衡量一番,他横下心来答道:“老夫此番回籍,已是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。桑榆老景已经没有几年了,哪还敢期望有甚么红颜知己。”
“你看,日头这么毒,让牛车歇下来,在这儿吃顿午餐再上路,你看如何?”
小校说着收起两锭纹银就要去安排,忽听得一阵短促的马蹄声从宣武门方向缓慢驰来。斯须间,一名侍卫校官来到牛车跟前滚鞍上马,大声问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