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回 演蛤蟆戏天子罚跪 说舍利珠内相谗言[第6页/共11页]
“请讲。”
冯保明天有事叨教李贵妃,走进乾清宫,传闻万岁爷罚跪,不免大惊失容,这但是千古未闻的奇事。若传出去这万岁爷的脸面往哪儿搁?思虑一番,冯保决定硬着头皮出来解劝。他急仓促跨进东暖阁,看到朱翊钧跪在屋中间,摇摇摆晃已是对峙不住了,便扑通一声跪倒在朱翊钧的身后,哀声讨情道:“启禀贵妃娘娘,今儿的事,美满是孙海、客用两个主子的罪恶,万岁爷是冤枉的。万望贵妃娘娘不幸万岁爷的身子骨儿,不要让他再跪了。”说着,冯保竟动了豪情,哭泣起来。
朱翊钧遭到鼓励,胆量大了一点,他撩起袖口揩了揩眼角残留的泪痕,轻声问道:“叨教母后,是家法首要还是情面首要?”
“冯公公另有何事要奏?”李贵妃接着问道。
“啊,这二者有何联络?”
“遵旨。”
“启禀娘娘,先帝在时,主子就是高拱的眼中钉。他保举孟冲出掌司礼监,孟冲做了甚么功德?从奴儿花花到妖道王九思,尽把先帝往正道上引……”
“是。”徐爵又把银票放进袖中藏好。
“启禀贵妃娘娘,主子另有一件事,不知当问否?”
“朕宣他进宫,让他帮我练习。”
李贵妃表示冯保坐到劈面的杌子上,对他说:“冯公公,你是万岁爷的大伴,万岁爷学问的长进,你还要多多操心。”
“有,”冯保翻开随身带来的盛放折子的红木匣子,取出那份蒋加宽的抄本,恭恭敬敬递给了李贵妃,“请娘娘与万岁爷过目。”
“你爷爷呢?”朱翊钧问。
“礼部的这道折子,据张先生看,也是包藏了祸心的,”冯保一边说一边思考,那模样看上去仿佛要尽量说出张居正的原话来,“张先生说,据他所知,因为近些年赋税督催不力,军费、漕运等用度开支又每年递增,户部太仓银已所剩无几。而蓟镇二十万兵士过冬的棉衣,打通京畿潮白河的漕运等等大项开支,户部都难以拨付。这类时候,若硬性从户部拨二十万两银子给后宫嫔妃打制头面金饰,这类做法,在天下士人看来,就会说我们新即位的万岁爷,是个只要家而不要天下,只图本身吃苦而不管社稷福祉的胡涂君主。娘娘,此事要三思而行啊!”
“在这儿哪。”
“启禀贵妃娘娘,万岁爷圣断贤明。如此措置,恭妃娘娘定能谅解万岁爷的一片厚爱仁孝之心。”
“啊,有这等事?”
“关于礼部这道公折,张先生又有何观点?”
“徐爵呀,徐爵,俺让你往南京走一遭,谁晓得你给俺抓了一把屎返来。”
“大胆,这类事也敢坦白。”
听着外头砖地上一响,邱得用磕了一个头,取下挂在回廊上的鸟笼子,蹑手蹑脚走了。颠末这个小小的插曲,冯保模糊感到李贵妃心境烦乱,这本来也在他的预感当中,是以并不镇静,还是接了朱翊钧的问话答道:
“冯公公,你也是有佛根的人啊,”李贵妃感慨地说,“没有你,这串菩提达摩佛珠,如何会到我手中。”
“为何使不得?”
“往哪儿送?”李贵妃问。
司礼监掌印处在皇极殿的右边,中间隔着一条甬道。冯保坐了一个四人抬的乘舆,悠悠忽忽上了甬道,入右崇楼,往乾清宫迤逦而来。这紫禁城中,原是不准寺人乘坐舆轿的。太祖定下的端方,不管你级别多高,年纪多大,只要你是寺人,在紫禁城里头,就只能是垂手步行。换句话说,在太祖御前,寺人职位极其卑贱。这景象到了成祖手上稍有窜改,其因是他起兵夺位前后,有很多南京宫城内的寺人拥戴他,向他通报首要的谍报。是以他在篡夺皇位以后,便一改太祖不准寺人读书识字的禁令,而专门在紫禁城中设了一个内书堂,提拔聪明年幼的入宫小宦入内读书,并常常遴派所宠任的寺人担负监军。寺人的职位一下子进步了很多,但还不至于进步到能够在紫禁城中坐轿的境地。真正开了这个禁令的,是明朝的第六个天子朱祁镇。他即位时才九岁,比当今皇上朱翊钧还小一岁,当时有个司礼监掌印寺人王振,极得朱祁镇的信赖,成了名副实在的“内相”,便也就答应他在紫禁城中坐轿,今后遂成定规。冯保出任司礼监掌印之前,固然也有代步东西,但只不过是两人抬的肩舆,规格层次都没法和四人抬的舆轿比拟。现在他坐在这乘舆轿上,看到偶尔遭受的内珰中贵都从速趋避,心中感受自是极好。但那份来自南京的弹劾胡自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