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回 李同知京城访故友 金侍郎寒夜听民瘼[第7页/共7页]
“金大人,你的家眷呢?”
“你但是金大人?”
“也是用小弓?”
“你金大人始终说实话,不也升了大官吗?”
“丁忧是常例,皇上有何不批准的,”金学曾脸上充满忧戚,“昨日我已到吏部办好回籍手续,本日到户部办了交代,明天一早就离京,回家奔丧。”
“对他哪敢用小弓,”李顺连连点头说,“唐王名下诡寄坦白庄田,本来就多。就是普通测量,人家也不对劲,这些小弓,专门用来对于那些丁门小户人家。”
“三尺五寸。”
“李大人,你还在南阳府供职?”
“吏部咨文召咱进京,说是让咱觐见皇上。”
“怎地不认得,这不是测量地步公用的量弓吗?大老远的,你背张弓来干甚么?”
早在门口见面时,金学曾就见李顺背上斜挎着这张弓,当时他就产生了猎奇,只是一时还来不及问,现在见李顺主动提起,便迷惑着问:
“就说他家,就得了清丈田亩的好处。他家原有十亩水田,被水打沙压五亩,只剩下五亩水田,但因户部的鱼鳞册上载着他家的水田还是十亩,是以,他家仍得按十亩交税。这回清丈地步,便给他家减了五亩。今后便能够少交五亩水田的赋银,像陈大毛家这类环境,在天下也不在少数。”
“觐见皇上,咱把这只弓背上。”
李顺低眉落眼半晌不说话,看他那模样,倒像是装了满满一肚子牢骚。
“并且,你所要揭穿的事与清丈田亩的实际意义比拟,毕竟只是枝节题目。”
“增是增加了这么多,”李顺目光一闪,瞅着金学曾感喟言道,“但我李某,真的不想得这个嘉奖。”
“真是岂有此理!”金学曾忿忿不高山骂了一句。
李顺听此动静,一方面为金学曾大孝在身而哀思,另一方面又为他的出息是以受阻而感到难过,想了想,问道:
“咱不是说清丈田亩不好,通过清丈田亩惩抑豪强,咱李某举双手同意。但难就难在底下一帮小和尚,把首辅的一本端庄念歪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