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 杜林祥冒充起了集邮爱好者[第1页/共6页]
严家赣点上一支烟,渐渐说道:“保藏界曾经盘点过全天下最贵重的十三大邮票,比如英国的黑便士、瑞士的三先令、美国的美邮之王,像这三枚邮票,代价都在两千万群众币以上。而我们中国能跻身全天下最贵重的十三大邮票的,只要两种,那就是天下江山一片红与蓝军邮。实话实说,现在留在市道上的天下江山一片红,是少之又少,是以集邮的人也断了念想,不去打它的主张。倒是这蓝军邮,市道上偶尔还能看到,直叫那些藏家心痒痒。”
“别急!”严家赣从包里取出一本书,“这集邮不是造原枪弹,并没有多么通俗。我这有一本书,你这几天好都雅一遍,对集邮的大抵知识也能有些体味。见面时我再在一旁帮腔,就不会穿帮。”
严家赣抿着嘴笑了笑:“袁大夫但是我们河州集邮圈子里的大师。别看我有个副秘书长的头衔,要说汇集的邮票,比起人家不知差了多少。”
一听这话,杜林祥心中的巨石总算落地。几十万的代价,还是本身能够接受的。杜林祥说:“现在如果要买蓝军邮,还能买到吗?”
袁琳不是傻子,之前严家赣也向她提过,杜林祥是做房地产买卖的,她闭着眼也晓得劈面的人在打甚么主张。杜林祥那番所谓“珠联璧合”的说辞,袁琳以为四分之一是客气,四分之三是瞎掰。但是,她太爱好这枚邮票,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境地。何况,刚才的一席对话也令袁琳感遭到,杜林祥不是那种来路不明的人,而是蛮有层次的集邮爱好者。
一周后,杜林祥带着那枚蓝军邮,另有一肚子生吞活剥的集邮知识,坐到了袁琳劈面。会晤地点就在郊区一家古色古香的茶坊,严家赣向袁琳先容:“这位就是我前次跟你提到的杜总,他也是一名集邮爱好者,并且手里就有一枚贵重的蓝军邮。”
周玉杰说:“三哥,这哪行?这类事还得你老迈出面。”
袁琳倒没急着看那枚邮票,而是问道:“杜总你一个买卖人,也喜好汇集邮票?”
“那倒没有这么贵。”严家赣说,“在1994年第一次参拍时,蓝军邮就达到八十万元的天价。而后代价有所回落,但数次拍卖都在四十五万到六十万之间成交。”
这席话令袁琳非常受用。她不再把杜林祥当作一个土里土气的老板,而是当作一个固然读书未几但却爱好相投的藏友。袁琳接着问:“杜总,现在对于中国的第一套邮票究竟是哪一套,另有各种说法,彼其间也存在一些争辩。对此,你有甚么观点?”
严家赣说:“我这边尽快联络上海的朋友,一旦谈妥,我就跟你联络。”
林正亮接过话茬:“就算她一番美意,谁能包管袁琳会收那枚邮票?邮票不是钱,钱送不出去,还在我们手里,还能拿出去用。邮票到时送不出去,五十万就打了水漂了。”
吃过晚餐,杜林祥开车送安幼琪回到郊区。紧接着,他便遵循安幼琪的叮咛,去找河州阛阓邮协会副秘书长严家赣。安幼琪说严家赣烟瘾很大,杜林祥便去超市买了两条软中华作为见面礼。当然,他也不忘包好一个三千元的红包。
杜林祥手心开端冒汗,持续任由袁琳这么问下去,本身那点囫囵吞枣的东西还不露馅?不过杜林祥也非等闲之辈,既然是藏友间的交换,他天然能够主动制造话题,反客为主:“实话说吧,现在喜好集邮的人比畴昔少多了。跟着电话、电脑的提高,人与人之间的交换,已经很少依靠函件了。乃至有人说,邮票就快退出汗青舞台了。袁姐,你以为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