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零二、疑案连环重重雾,谍踪常显秦赵间[第1页/共2页]
朵尔欢此时早己没了初闻此事时的冲动气愤。沉着下来以后,又亲眼看到帐内幕形,心中对郑朱之死,也是充满了迷惑。并且一起行来,对于这位年青但却非常沉稳守礼的秦国大夫还是相称佩服的。因平阳君之故,一起所遇赵人和赵军多有刁难,赢响却豪不活力,始终应对自如,不卑不亢。单只这份胸怀气度就远非常人可比。
说到此处,朵尔欢长叹一声,又举杯向郑朱尸身遥举相敬道:"郑大夫,你这一死,可害苦了吾。"说完举杯一扬,将酒倒入喉中。
赢响笑而执杯,回敬说道:"提及次序礼法,赢响有一事不明,敢问将军。"
朵尔欢也执起酒杯,向郑朱方向举了举,又与赢响对碰而饮。放下酒杯,对赢响说道:"当日,少君护送平阳君骸骨来赵。闻听此讯,中军大营,十万将士怒而抖擞,一片哗然。营中多有代北军士,常在平阳麾下,皆欲杀少君等,报仇泄愤。幸得廉将军声望素重,这才稳住诸军,未生营乱。吾朵尔氏源自中山,与代北诸军并无交集,又因我有私事欲返邯郸,廉将军这才无法地派我这粗人来护送少君与郑大夫。我自幼参军,打了一辈子仗,次次抢先,冲锋在前,此次领军担负保护,却还是头一次。解缆之时,廉将军几次叮咛于我,要谨慎谨慎,保护使团安然,如有差池,定斩我首级,决不宽恕。我这一起是谨慎再谨慎,不想在己经邻近邯郸,将近完成任务之时,还是出了事。"
朵尔欢轻啍一声道:"没体例,诸子百家,只要儒墨道法兵五家为显学,其他多隐于世家,秘不过传。而这五产业中,儒者最多,儒学最简朴易学,关头是学费便宜,半卖半送。吾虽出身贵族,却家道中落,无甚余财,不学儒怎办?吾倒想学法兵之学,何如交不起束修,无人教我。不过说实话,我性子憨直,心机笨拙,也非读书习文之材,就一本论语上的字尚认不全,到十余岁参军以后,便不再读了。"
赢响举杯说道:"一起同业,护送平阳君骸骨回赵。因时候紧急,忙于赶路,你我与郑大夫也是可贵相见。本想着到邯郸,卸下任务以后,再宴请将军与郑大夫,酬谢保护同业之情。不想你我三人却于此时此地,如此景象之下相聚。郑大夫确是他杀而死,到底因何原因,有何目标,吾也不知。非论将军信与不信,但相逢便是有缘,你我且同敬郑大夫一杯吧。"
赢响执壶为朵尔欢继酒,轻声叹道:"逢此乱世,存亡无常,连平阳君这等豪杰都难逃灾害。你我和郑大夫,不过是江海浮萍,逐流而行,飘到那里,身不由己,又怨得那个。要怨,就怨这乱世吧。"
赢响微微一笑,也不辩驳,只举杯相敬。然后才轻笑着问道:"不想将军也读过论语。"
朵尔欢点头说道:"大夫是真有学问,可比教我那儒师高超多了。他把论语当作秘笈,故作高深,讲的让人生涩难懂,可不比大夫这般说的简朴了然。呵呵,吾敬大夫一杯。"
"但是郑大夫近边之人?"赢响双眉微皱,轻声问道。
赢响一边听朵尔欢报告,一边细心考虑此中细节和缝隙。待朵尔欢讲完,赢响仍然陷在深思当中,久久不语。
赢响也黯然举杯,与朵尔欢碰饮,又轻叹一声道:"有子曰:‘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反叛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