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 曾国藩踌躇满志,血祭出师;一道上谕,使他从头[第1页/共3页]
锣鼓号角鞭炮声又响起,曾国藩与衡州官员、东洲石鼓两书院学子,以及衡州城里昔日的亲朋老友和半年来新交的各界人物,一一告别,满怀着壮志将酬的豪情,迈着慎重的法度,向停靠在江边的拖罟走去。
第二天一早,石鼓嘴到演武坪一带沸腾了。五千陆勇全数穿上一色的新装,什长以上的官员都配上了马,刀枪闲逛,战马嘶鸣。全部陆勇堆积在演武坪上,等候出征的炮响。五千水勇全数登上新船。这些新船整齐地停靠在石鼓嘴下湘江水面上。近三百座西洋大炮已安装在快蟹、长龙上。一个多月前还只是些不起眼的船民农夫们,现在神情实足地站在洋炮边,仿佛已变成了懦夫似的。从桑园街渡口到石鼓嘴渡口一段的蒸水上,则停靠着临时雇来的两百多号民船,六七千脚夫忙着装上最后一批粮草煤盐。
三声炮响后,塔齐布、罗泽南等人带领陆营官兵从演武坪解缆,走过青草桥,向北进步。曾国藩带着郭嵩焘、刘蓉、陈士杰、黄冕等一批人来到石鼓嘴江边,他们将在此乘船伴同海军逆流北下。
江边早已竖起一根两丈多高的旗杆,旗杆用白漆刷得发亮,杆顶端挂着一面杏黄旗,旗上用黑丝线绣着斗大一个"曾"字。江风吹动着旗号哗哗作响,吸引石鼓嘴上高低下成千上万看热烈的百姓。旗杆中间摆着一张风雅桌,桌上尽是扑灭了的蜡烛、线香。桌边有一只空木盘。离方桌十余丈处,临时搭起了一个帐篷,衡州知府陆传应带领衡阳、清泉两县县令和各衙门官员,在这里为曾国藩等置酒饯行。
正在这时,一骑飞马从北边奔来,踏过青草桥,直向石鼓嘴冲去。快到欢迎的人堆边时,顿时的人高喊:"曾大人接旨!"曾国藩此时正走在跳板上,猛听得"接旨"声,从速停下脚步。飞马已来到江边,顿时坐的是巡抚衙门的聂巡捕。聂巡捕跳上马来,对曾国藩说:"请大人接旨。"曾国藩回到岸上,望北跪下。聂巡捕摊开圣旨,大声念叨:"前任礼部右侍郎曾国藩轻信一面之词,为撤职升级业已亡故之前湖北巡抚杨健请入乡贤祠,实属大干律令,部议撤职严办。朕思曾国藩将率领湘勇北上剿贼,改成降二级留用。钦此。"聂巡捕念完后,江岸统统为曾国藩送行的人莫不惊诧万分,一齐望着跪在地上的曾国藩。只见曾国藩神采乌青,两眼冷酷。他机器地说了声"谢旨",磕了一个头,然后站起来,整整衣袍,举头向跳板走去。
陆传应带领文武官员们走过来,向曾国藩敬献美酒一杯。曾国藩接过酒杯,用手指弹出几滴落在地上,然后一饮而尽。随之一阵欢畅的唢呐声响起,陆传应前面,两个大汉抬着一面黑底金字横匾走过来,那匾上漆着八个大字:国之干城,民之瞩望。曾国藩喜出望外,双手捧过,当即有亲兵过来接了去。曾国藩拱手向陆传应伸谢:"陆太守,衡州父老所送的金匾,国藩担负不起,请太守传达一万湘勇的谢意。国藩亦将竭力为之,不孚众望。"陆传应说:"祝大人此去旗开得胜,早净逆氛,造福社稷。"陆传应说完后,王世全也捧着一杯酒走过来讲:"大人,世全受东洲书院、石鼓书院四百学子的拜托,向大人敬一杯酒,祝大人一起捷报频传,凯歌高奏。"曾国藩笑着说:"国藩与全部湘勇深谢东洲、石鼓两书院学子的美意。"从世全前面也走出两个青年学子,抬着一块蓝底白字横匾恭恭敬敬地送给国藩。国藩看时,那匾上也是八个字:剪灭邪教,卫我孔孟。曾国藩也欢畅地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