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 你还记得初次见我的情景吗[第4页/共11页]
同治元年仲春初三日,朝廷令李元度补授浙江按察使。同年仲春二十二日,曾氏上《参李元度片》。同年三月初六日,朝廷接管曾氏的参劾,李元度被革去按察使之职。
"对了,你的设法很好。"曾国藩含笑赞成,"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一件事。到上海后,必须跟洋人处好干系。守住上海,不让它落到长毛手里。在这点上,洋人与我们的好处分歧。华尔的洋枪队能兵戈,远胜薛焕部下的绿营,此后要和华尔调和作战。洋人到中国来,不是要江山。咸丰十年八月洋人入京,不伤毁我宗庙社稷。目下在上海、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逆。二者皆有德于我,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。但对洋人,我也一贯存有戒心。我向来不主张借洋人之力去光复城池。自古以来借外人之力办事者,事成后遗患甚多,不成不引发重视。以是你到上海后,用洋人的军事力量有个原则,即用之守上海则可,用之帮忙光复其他城池则不成。洋人赋性贪劣,诛求无度,这点你内心要清楚。总而言之,与洋人打交道,离不开四句话:言忠信,行笃敬,会防不会剿,先疏后亲。你晓得这个意义吗?""恩师是说用诚信之心与之相处,只用其力保上海,刚开端时不宜跟他们密切,以防他们鄙夷,待我军打出威风后,洋人天然会挨近我们的。"李鸿章像注释六经经义似的,对教员的话加以阐述阐扬。
"一万何如?"
三楼早已安插好了一个精美的茶座。一把古色古香的宜兴茶壶里泡着碧青的婺源绿茶,几上摆着八色时鲜果品,曾李二人相对而坐。
"薛焕眼红湖南人能兵戈,也想本身建一支湘军。"李鸿章持续说,"二为团练,因系按亩出丁,人多,估计总在十万摆布。三为英法洋兵,他们专为庇护本国在上海的租界,有三千人摆布。四为华尔为头领的华洋异化的洋枪队,有五千人。五为中外防务局,由英国参赞巴夏礼建议,主持者为上海官绅中的头面人物,有钱有物,但无军队。"李鸿章对上海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,令曾国藩很对劲。暗思:这类邃密程度,不但老九远不及,就是本身也不必然比得上,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