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 落选士子薛福成上了一道治理两江万言书[第2页/共3页]
"爵相,这是号军们打扫号房时,从设字号房里拾来的一封给您的禀帖。"饮完酒后,刘昆从袖口里摸出一封封闭严实的信来。封面上端端方正地写着:"呈两江总督曾大人亲启。""好,我带回署去看看。"曾国藩接过信,又笑容满面地往同考官面前走去。
两江夙来在天下占有极其首要的位置,把两江管理好了,便为天下建立了一个榜样,也培养了一批好官种子,待捻乱停歇、长毛残存断根后,天下便都能够仿照两江的模样整饬。如此,国度岂不复兴了?本身岂不就是当今的夔、皋、周公?曾国藩感觉仿佛年青了十岁,满身重新奔腾着建功立业的热血。他猛地记起昨夜刘昆递给他的那封信,赶紧找来,拆开读着。
当锣鼓唢呐响过二百二十一次后,曾国藩为一个名字欣喜不已了。此人便是今科最幼年的士子陆宇安!万启琛叫了起来:"爵相大人真是天上的星宿,说话百灵百验。各位还记得吗?那天在接官署里议论的陆宇安,这不真的中了!"李鸿章等人都鼓掌大笑起来,说:"公然不错,这陆宇安此后定有大出息!"曾国藩内心分外对劲,颓废完整消逝了,连续写下去,再也不揉眼甩手歇息了。时候已到半夜,正榜已写到二百六十八名,刘昆过来悄悄提示,曾国藩忙愣住笔。
这是一个因循了几百年的旧习。明朝科举分五经取士,每经以第一名为经魁,每科第一名至第五名必须是一经的经魁。厥后五经取士的轨制拔除了,但乡试中仍风俗把前五称呼为五魁。从第五名写起,最后一名则为今科乡试的榜头,即为解元。解元名字现出后,鞭炮齐鸣,鼓乐喧天,五魁在大厅里翻滚腾跃。这就是闹五魁。就在五魁欢闹当中,金榜被慎重张贴于贡院大门外。本科乡试到此,便以最热烈的情势结束了。
本来,乡试和会试一样,榜上的名字都是从最后一名写起的。越写到厥后,中式的名次就越在前面,故写榜的和围观的兴趣也越大。贡院外也是如许。固然天已黑,又冷,看热烈的不但不减少,反倒越来越多了。辕门外挂起了十条由十五盏灯笼保持而成的灯链,把贡院外大坪照得如同白天。卖各种吃食的小贩也从四周八方涌到这里来,一边看热烈,一边也赚几个钱。
薛福成在简朴的几句称道曾国藩安定长毛光复两江的话以后,随即提出了养人才、广垦田、兴屯政、治捻寇、清吏治、厚民生、筹海防、挽时变八项建议。每项建议中又都有详细实施办法,并非墨客平常空谈,而此复兴屯政、筹海防二策,曾国藩整饬两江的打算中还没考虑过。全篇呈词,层次紧密,文词清通,洋洋洒洒达万余言,末端几句尤使曾国藩击掌喝采:
窃惟天下之将治,必有大人者出而经纬之。十余年来,节下廓清东南、温馨寰宇之勋,磊磊轩六合,海内扺掌高谈之士,岂能诵说万一?晚生觉得,节下戡乱之业,实已过唐之汾阳王、明之新建伯,而本日管理两江之初,更已见三代贤臣之伟略。节下所处之势,天子依之,海内信之,建一议,行一政,环球将视为转移,不独两江父老,普天之下,莫不以伊、傅、周、召以期节下,而节下亦必孚天下之望。大清复兴,其翘首可待之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