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导读(1)[第2页/共5页]
实际主义小说狂飙突进数十载,至19世纪末期已然疲态毕现,渐渐走进了俗气的死胡同。这主如果因为,相对于初期怪诞不经的哥特小说(如《弗兰肯斯坦》)、天马行空的演义小说(如《艾凡赫》)和桑间濮上的爱情小说(如《傲慢与成见》),描画引车卖浆者流糊口的故事无疑有着反动性的冲破,但这类促使其大得胜利、备受欢迎的新奇伎俩,颠末浩繁良莠不齐的作家几次应用长达半个世纪以后,变成了多少有点惹人生厌的陈腔谰言。当维多利亚女王活着纪之交退出汗青的舞台,查尔斯・狄更斯、威廉・萨克雷和乔治・艾略特等实际主义前驱久已魂归道山,后继中坚如托马斯・哈代和乔治・吉辛也迈入了风烛残年,此时英国文坛可谓山雨欲来,一场当代主义的反动正在蓄势待发。
起始自18世纪中期的产业反动颠末数十载演变,到19世纪30年代已然大功胜利。蒸汽动力的遍及利用动员纺织、冶金、采矿、化工等行业迅猛生长,工厂和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在英格兰各地冒出来,大量劳动力从传统的农牧业转移到新兴的工贸易,很多小镇化身为都会,都会间日趋增加的职员与货色畅通促进了铁路的出世,后者反过来又加快了都会化的过程。孤悬外洋的英格兰因此得以在人类汗青上率先迈过产业化门槛,其国力急剧增加到足以在国际上笑傲群雄的境地,最较着的意味莫过于1851年5月1日在白金汉宫门外不远处海德公园揭幕的万国产业博览会。这场有第一次天下博览会佳誉的盛典为期五个多月,让六百余万名观众见地了包含绝世巨钻“光之山”在内的超越一万三千件别致玩意;展品来高傲不列颠帝国本土和外洋殖民地,以及四十四个欧洲和美洲国度,大有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气度。
在上述几个身分的共同感化之下,维多利亚期间的英语文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乱世。诗歌的艺术持续生长,阿尔弗雷德・丁尼森、罗伯特・勃朗宁和马修・阿诺德等杰出墨客引领风骚数十年。英语文学史烂熟于胸的读者或许还记得,诸如科勒律治、济慈和拜伦之流的前朝骚人,也是在这个期间才登上名誉的顶峰。但正如前文指出的,此时小说已经上升为最首要的文学体裁,其社会影响远非诗歌所能望其项背。狄更斯的封笔之作《共同的朋友》(Our Mutual Friend)共分19卷出版,第1卷在1864年5月推出时,短短三天便卖出了三万册;乔治・雷诺德兹(George W.M.Reynolds)的《军嫂》(The Soldier's Wife)前两卷在出版当天各卖了六万册;最惊人的莫过于来高傲西洋此岸的《汤姆叔叔的小屋》,这部声讨黑奴轨制的作品在1852年至1853年间出现了四十个版本,仅在英国及其外洋殖民地便售出了一百五十万册之巨。
当代主义文学包含了浩繁分歧的气势和流派,很难扼要地对其停止界定,但简朴地说,正如实际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背弃,它也是对前者的背叛。总之在多数出世于19世纪70年代今后的英国文人看来,内涵天下高于外活着界,认识活动高于故事情节;至于让前辈作家谨慎翼翼、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礼教看法,特别是各种峻厉的性忌讳,因为西格蒙德・弗洛伊德的精力阐发实际所向披靡,更成为这些作家抢先恐后想要突破的桎梏。比落第一次天下大战炮火正酣的时候,当代主义活动在大西洋两岸已经蔚为大观,诸如多萝西・理查德森(Dorothy Richardson)的《尖尖的屋顶》(Pointed Roofs)、戴维・赫伯特・劳伦斯的《儿子与恋人》、弗吉尼亚・伍尔夫的《远渡重洋》(The Voyage Out)和詹姆士・乔伊斯的《青年艺术家的画像》之类新式小说均已付梓发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