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.采莲[第1页/共3页]
二仙出门踏月时,猫儿眼少女追出门外,以带路为名,寻一僻静处,将渺渺家事详细道来。
渺渺的爹自小得病,痴傻多年,偏生又是五代单传。家中为了传宗接代,为他买了个小几岁的女童做童养媳,恰是渺渺的娘。
“……是。”阿婆,渺渺答的游移。
青荷盖绿水,芙蓉披红鲜。
色夺歌人脸,香乱舞衣风。
“你是槿娘的女儿,渺渺。”月华下了定论。
“追。”月华话音刚落,逾明已手起篙落,跟上去。
“我们是槿娘的亲人,特来寻亲。”月华早已备好说辞。
一茎孤引绿,双影共分红。
一双孩儿长到三岁,男孩儿似父痴傻,女孩儿似母早慧。
逾明心中一动,扇子一合,在手心一敲,“我甘愿带给她的都是喜乐,再无哀怒。”
逾明望向月华,见她一脸笑意并无不悦,便收了竹篙,任小舟跟着水流飘移。“为夫不会唱曲子,念一首诗与娘子听罢。”
“我几时说过她傻?”月华的浅笑唇笑意愈盛。
痴傻夫君疯得短长,却有一大把力量,稍有不快意,动辄吵架,她活的非常辛苦,常有重活泼机。无法那家人看的紧,她割了两回腕子皆被救了返来。以后,把守更是峻厉。
那家人怕夜长梦多,估摸着她有十四五岁,便紧着将婚事办了。
逾明负手看了眼天气,转头道:“走罢。”手起篙落,一起水响,惊起游鱼无数。
下有并根藕,上有并头莲。
采莲少女们咯咯娇笑,呼朋引伴,“好姣美的郎君……”胆小的少女腔调一转,以采莲曲调戏起他来。
数舟擦肩时,采莲少女们才发觉他的舟上载一女子,那女子素衣白裙木簪绾发,委实气度不凡。
她偷跑了几次,何如人小腿短,常常被逮返来,饿饭挨打非常痛苦。过得几年,她便不敢再跑了。
天气不早,四周村庄炊烟袅袅,采莲少女们拜别时,小舟似箭,行得缓慢。
她回身便撑篙,又快又急。
逾明叹道:“跑得还挺快。她不但不是个木头人,还一点都不傻。”
有位胆小的采莲少女猫儿眼一转,笑道:“郎君何不来一曲?!好叫你娘子也赏一赏。”她的本意是摸索,若这二位并非伉俪,必会出言廓清。
“跑的了和尚,跑不了庙!”二仙异口同声。
逾明洒然一笑,不做回应。
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。
“槿娘?”月华直起家唤道。逾明顺势将小舟靠畴昔。
阿婆行动一顿,极其迟缓地转过甚来。那双眸子,斑斓却浮泛。
渺渺不答,撑篙的行动幅度愈大。
逾明见说话堕入僵局,略清了清嗓子:“渺渺,我们是来寻你的。”
那家人分红两派。一派主张保小的便成,因为她已萌死志。另一派主张大小都要保,希冀她当了娘便有了活的但愿。
是夜,借宿于猫儿眼少女家,逾明自袖袍取出一个小银锭子,足有五两重,充做食宿费。少女的爹娘欣喜若狂,唯恐怠慢。
月华倚于舟头,葱白的手指拈了白胖的莲子来吃,唇畔漾起一抹笑意。
用罢晚餐,月华假装猎奇,探听白发阿婆渺渺的家事,猫儿眼少女一家变了神采,讳莫如深,此事唯有作罢。
腹有诗书气自华,教书先生偏又生的俊朗,村中妙龄女子皆芳心暗许。少女们送个针线荷包、绣帕之类的小物件儿剖明,常常皆被先生推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