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双姝[第2页/共3页]
太后似有所悟,蹙了蹙眉:“要你一宿服侍?”
王湲双眸一亮,觉此计可行,遂邀蕙罗同去,蕙罗推让,那小黄门便随王湲劝道:“沈姐姐还是去罢。太后让你在这里喝茶,只是想留你稍候半晌,实在你只要不出这宫门,在那里等都是一样的。”
王湲浅笑道:“不瞒mm说,十大王正在东阁书斋中为太后画一幅观音像。你来之前,我本来是在书斋中为十大王洗笔,分开这一阵,也不知他画得如何了。”
一名与王湲春秋相仿的女人服侍在赵佶身边,身形娟秀,亭亭玉立,端倪间有书卷气,现在在为他洗笔调墨,也一向存眷着他的作画过程,一举一动安闲轻柔,姿势文静端雅,唇边始终系着美好的浅笑。
这教曲子又不知是哪桩公案,王湲当即脸一红,先前气势荡然无存,斯须才又嗔道:“甚么‘或人’、‘或人’的,好生无礼!之前不都是叫姐姐的么?”
闻声蕙罗存候,太后看了看她,抬手表示平身,略略问了赵煦本日环境,便提起了昨夜之事:“传闻你昨晚在官家寝阁当中大声哭闹,惊扰圣驾……倒是为何?”
“抗旨?”太后有些不测,再问蕙罗,“你为何不从命?”
“技艺之事,我老是不厌其烦,精益求精。”赵佶负手踱至王湲身边,又在她耳边悠悠笑道:“或人总惦记取画观音的事,莫非却忘了我当初为学一支曲子,也请你细细教了我半年么?”
郑滢含笑道:“十大王笔力快健,设色鲜润,这画天然是好的。但画中人脸孔与白玉观音过分类似,倒略失神韵。”
室内明窗净几,笔砚纸墨皆极精美。赵佶穿戴一袭红色襕衫,头上戴着翻折如瓦状的方形黑儒巾,脑后有两根巾带,飘垂为饰,是平常儒生的打扮。他手持画笔,不言不笑,神采非常专注,时而抬目察看案上一尊白玉雕成的观音像,时而敛眉低首,运笔在面前画中勾描点染。
王湲嘲笑道:“我这是损你么?我说的是真相。你这一幅观音像,画了都快半年了,老是画了撕,撕了画,不就为赖在这里请阿滢指导么?”
她说的阿滢是指隆祐宫另一侍女押班郑滢。话虽如此说,王湲目光仍不自发地飘向了东阁,明显非常体贴那边的景象。
她这点谨慎思大抵也被西阁守门的小黄门看出来了,小黄门暗自偷笑,旋即又正色对她道:“我倒有个分身其美的主张:姐姐且带沈浑家同去东阁看十大王作画,我留在这里候着,若太后传宣沈浑家,我再飞奔畴昔告诉你们,你们再赶往大殿便是。”
言罢,太后便侧首叮咛身边的侍女押班王湲:“阿湲,你带沈浑家去西阁喝茶。”
说着还不断朝蕙罗眨眼,目示王湲。蕙罗也晓得王湲一心想往东阁,但若本身不去,她不便分开,最后也只得答允,随她去了。
这女人便是郑滢了,此前她常常去福宁殿通报太后讯息,蕙罗也认得她。面前这般景象无异于红袖添香,赵佶偶然侧首,与她目光相触,两人便相对一笑,旋即又各自去做本身的事,两人之间氛围和谐调和,有一种不须言传的默契,明显是如此相处惯了的。
蕙罗见状对她道:“姐姐若另有事,尽管去做,不必在此陪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