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人质[第2页/共2页]
当夜杨广便与杨玄感深谈好久,谈及今后江南管理,也是受益颇多。
杨广沉默了一会儿,他实在也很难堪,想了想便开口挑明道:“本王初到江南,与越国公并无厚交。如将军所言,越国公手握重兵,本王若冒然上书为你父亲陈情,只怕父皇不但不会放心,反而会担忧我这个儿子是否勾连朝臣,拥兵谋反。如果如此,岂不事与愿违?”
杨玄感轻舒了一口气:“父亲手握重兵,不管如何向陛下陈情,都有拥兵自重之嫌。以是……部属来求殿下,上书向陛下陈明当中短长,方能成事。”
杨玄感留在江都城内,出入自在,杨广也曾派人悄悄察看了几天,并没有发觉杨玄感有何可疑之处。而跟着越国公的战报一封一封的发来,朝廷那边也发来了嘉奖圣旨,杨广才渐渐放下心来。
以是,必须让越国公把兵变的事,措置洁净才行。
“那本日昭训的罪,就白受了么?恕奴婢直言,昭训本日但是带着太子妃仪仗去的,那些人不是看不起昭训,是没把东宫放在眼里呢!”那侍婢不平道。
想到晋王妃,杨勇便想起了她的二弟晋王。
细谛听完,太子给出结论:“这么说那晋王妃和窦宝林,便是本日欺侮阿鸾之人?”
“但是,到底还是乐平公主……最后驳了昭训的面子。”那侍婢道。
其间心中的石头落地,杨广便开端动手集合江南民气。两封情真意切的手札,此时同时收回,一封发往了庐山智顗大师处,一封发往了露台山桐柏观徐隐真道好处。
更何况,目前在京都的朝廷里,并没有能给本身说好话的人。
“若陛下执意要家父回京,家父也不得不从,可殿下你……就忍心看着这江南的大好局面,毁于一旦吗?”杨玄感问。
杨勇一怔,想了想,道:“那窦宝林品性,是京中出了名的暴脾气。当年她孩童之时,就敢对前朝武帝劈面切谏,也只要唐国公那软绵的性子,能容得下她。对她也不费事,他日见到唐国公,本宫提点一下唐国公便可。”
倘若此次杨广再立大功,说不定真的便与东宫有分庭抗礼之势了。
平陈以后,为了打压杨广的势头,他和宰相高颎劝服陛下杨坚,将杨广调任为并州总管,戍守边关,阔别朝堂。
这个二弟不但受大人爱好,近年来功绩日盛。平陈一役风景无穷,这等功绩说是名垂千古也是能够的。与他比拟,只专政于朝务的太子的确暗淡无光。
这乖顺的二弟,小时候看着还好。长大以后,越是乖顺,便越是惹得人生厌。唯有他常得母后夸奖,衬得其他四位兄弟不堪入目,毫无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