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3章 顺水推舟(二)[第2页/共3页]
好一阵难耐的沉默过后,心直口快的萧瑀第一个站了出来,以相称不满的口气便扯了一通,较着是在暗指太宗此番议事是在没事谋事做。
太宗心中虽已是同意了李恪的阐发,不过么,却并未就此下个定夺,点评了几句以后,便即提大调子地断喝了一嗓子。
“奴婢在。”
“恪儿。”
“陛下,老臣觉得此究竟无大议之需求,那波斯国离我大唐万里之遥,更遑论中间还隔着西突厥汗国,我大唐纵使故意,也自无可着力处,所谓强弩之末难穿缟素便是这么个事理。”
看出太宗别故意机的可不止是马周,诸般顶级朝臣们也都看出了不对味来,真就不免担忧太宗会出昏招,自是谁都不敢粗心了去,一时候出列援助萧、马二人者可谓众矣。
“去,传朕口谕,召从三品以上之朝臣马上到两仪殿议事。”
“陛下,老臣觉得马大人所言有理。”
太宗话音方才刚落,就见长孙无忌已是从旁闪了出来,一派大惑不解状地发问道。
此际方才刚上班没多会儿,诸般顶级大臣们本都各自忙着,得知太宗告急有召,自是都不敢稍有怠慢,放下了手头的事情,紧着便赶了来,本觉得会有甚天大的事儿产生,却千万没想到要议的竟然会是这么桩底子不值一议的事儿,一时候自不免全都傻了眼,愣是无人在此际开口言事,望向太宗的眼神里也尽皆尽是猜疑之色。
马周心细,见得太宗较着对萧瑀的进谏不感兴趣,自不免便有些担忧太宗一时冲昏了脑筋,万一如果突发奇想地要兵发波斯,那结果须不是好耍的,这便紧着也站了出来,大声进谏了一番。
李恪恭谨地应了一声,而火线才站直了身子,缓慢地构造了下说话,神情凝重地开口道:“好叫诸位大人得知,入侵波斯国者,乃大食国事也,其国以清真教立国,国主自称哈里发,又是该教之教宗……,为防微杜渐故,我大唐自当拨出部分军器,支撑波斯国抗争到底,以利我大唐之将来!”
“时文所言之意,朕已晓得了,卿等可另有甚要说的么?”
“嗡……”
固然波斯国一贯亲善大唐,自打贞观初年起,便一向向大唐示好,但是毕竟离大唐实在太远了些,太宗对其国乃至其国周边诸多国度的景象实在并不甚体味,也当真未曾听闻过大食国以教立国之事,这会儿听得李恪如此阐发,太宗的警戒心也已是大起了,只是眼下的大唐实在是顾不上万里以外的波斯帝国,太宗沉吟了半晌,也自无甚太好的处理体例,这便又将题目丢给了李恪。
“恪儿目光能如此长远,朕自是欣喜得很,然,兹事体大,却也不能遂决之,嗯,来人!”
李恪乃是谨慎之人,对陈子明虽有着绝对之信赖,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他昨日回府以后,还真就着人去请了数名在唐经商的波斯商贾,详细体味了一下大食国的环境,发明与陈子明所述并无甚不同,心中也自早有定夺,此际答复起太宗的题目来么,自也就安闲尽显无疑。
太宗扫了眼赵如海,面无神采地便下了道口谕。
长孙无忌这么句问话可谓是诛心得可骇——身为皇子,不经圣上批准,暗里与别国使节会晤,不管是甚来由,那都是违制之罪,往小处说,或许还能用猎奇心过分来解释,大不了罚俸一番也就能过得关去,可往重里计算了去,那就有着私通别国,企图不轨之怀疑,那可就不是罚俸能了事了的,轻则遭贬谪,重么,闹不好就要被究查谋逆之罪了的,满殿诸般大臣们都是心智过人之辈,又怎会听不出长孙无忌的问话大有题目,一时候乱议之声便即大起了,为李恪暗自捏上把盗汗的但是大有人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