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0章 二将之争[第1页/共3页]
这一听太宗点了名,陈子明的心中也自是无法得很,可也晓得这本就是题中应之义,谁让诸般宰辅中就只要他一人军略了得,这会儿太宗不找他出来讲事,那才真是怪了的。
早在接到火线军报之际,陈子明便已推断出了此战的终究成果实在并不甚悲观,只是这话明显是不能明着说的,他也只能是给出了个大抵的判定。
三月初七,兵部尚书李勣率幽州军两万八千兵力直奔建安城(今辽宁营口),强攻三日不下,是时,程名振率辽东军赶至,联军再攻,高句丽守军不敌,苦战四日,城破,有感于攻城军队死伤四千之多,李勣愤然下了屠城令,将建安城中六万百姓尽皆坑杀,此举一出,高句丽举国振动,望风而降者当然有之,可誓死抗争之心愈坚者倒是更多,很快,李勣与程名振所部便在凤城再次遭到了高句丽军的决死抵当,连攻数日而不克。
“回陛下的话,如果丸都与凤城皆陷,则原定之打算当可无碍,如有一城未下,则恐难矣。”
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初七,陈子明与杜楚客联名上了本章,说了然前番本章之谬所出,将任务一股脑地压在了吏部司郎中孙严的身上,建议将其以及其他三位卖力详细操纵选官之主事尽皆外派处所,所缺由吏部自行递补,并附上了重新选官以后的各新晋官员之去处,帝阅之,觉得可;四月初八,杜楚客又上了一本,自言御下不严,又有御前失礼之过,自请惩办,帝阅后,召其进了两仪殿,并未降罪于其,而是好言好语地安抚了一番,仍旧着其在吏部任上失职,至此,一场选官的闹剧便算是就此落下了帷幕。
蒲月初三,薛万彻所部进抵丸都城下,筹办展开新一轮的攻城之战,而此时,李勣的将令再至,还是急调薛万彻所部南下,言称凤城乃是计谋要地,拿下此处后,鸭绿江西岸之敌将再无安身之根本,诸如丸都等诸城皆可容后再一一横扫,薛万彻置之不睬,复书称拿下丸都以后,雄师再南下方可无后顾之忧,旋即,不睬李勣之强令,挥军狂攻丸都城,苦战连日,兀自未能冲破城防,战事临时堕入了僵局。
三月十五日,走东道进击高句丽的薛万彻率并州军两万五千余进抵重镇玄菟城(今之新宾城),高句丽守将孙文泉惧,不敢出战,率七千余军据城死守,薛万彻命令强攻,日夜不断地连攻了四天,损兵近五千,终究摧毁了高句美人的抵当决计,城破,孙文泉率残部四千余投降,薛万彻允之,在玄菟城中休整了五日以后,留部分兵力扼守玄菟城,自率一万七千精锐再度向前挺进,兵锋直指高句丽故都丸都城,所过之处,高句丽诸多小城、军寨皆望风而逃,薛万彻所部停顿极快,再有一日路程便可进抵丸都城下,可就在此时,屡攻凤城不下的李勣收回号令,召薛万彻所部南下,包抄凤城以后路,薛万彻明白表示反对,来由是雄师突然南下,有着被丸都城之敌袭扰后路之危,更有令所占有之诸多城池再度被高句丽光复之伤害。
太宗皱着眉头想了想,终究还是决定采纳稳妥的折中计划,很明显,太宗对薛万彻能及时拿下丸都有着相称的信心。
不管是李勣还是薛万彻,都是军中重将,也都不是好气性之人,这会儿说谁对谁错,那都是获咎人的事儿,若无需求,陈子明天然不会去干这等蠢事,再说了,这桩争论本身就很难说清到底谁更占理一些,从计谋战术的角度来讲,两边的要求都自有其公道性——薛万彻以下抗被骗然有不是处,但是他所对峙的也不能说不对,毕竟丸都之敌很多,固然都是被唐军打怕了的,可万一如果然袭了薛万彻的后路,薛部几个月来所打下的诸多城池军寨必将又要得而复失,今后意义来讲,薛万彻不肯前去凤城会师自是不能说不对,而从李勣的号令来看,也有着其公道性,无他,凤城确切是个计谋要点,一旦拿下,转头再去横扫鸭绿江西岸各城也确切不算难,题目是就算薛万彻前去会师,也未见得一准便能攻陷高句丽重兵扼守的凤城,如此一来,胜负可就有些难料了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