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章 流言止于智者(一)[第1页/共3页]
“谢父皇隆恩,此是本日儿臣所批之公文,内有节略及儿臣之肤见,还请父皇御览。”
李恪明显心急着要跟陈子明密谈,也自顾不得喘上口大气,乃至未曾给陈子明回个礼,朝着诸般陪侍人等便是一挥手,以不容置疑的口气便下了令。
“父皇明鉴,儿臣觉得四人之德才品性难分轩轾,皆社稷臣也,非是儿臣可妄言者,还请父皇圣裁则个。”
“父皇圣明,儿臣辞职。”
太宗并未去看那叠已摆在了几子上的奏本,反倒是指导着搁在龙榻边的那份本章,腔调淡然地叮咛了一句,当即便有一名见机得快的小寺人行上了前去,伸出双手,将那本奏折捧了起来,转呈到了李恪的面前。
“统统任凭父皇做主,儿臣别无贰言。”
太宗此问一出,李恪下认识地便想随便点上一人之名,无他,此际如果点了人,转头其如果真被大用了,那李恪与之无疑是有着保举之恩,稍稍发挥一动手腕,明显有着将其人皋牢到麾下之能够,就算不能,起码也能结个善缘不是?毫无疑问,这等好处自是不小,也自是由不得李恪不为之心动的,但是一想到来觐见前陈子明的交代,李恪当即便醒过了神来,恭谦而又毫不踌躇地将决定权交还给了太宗。
“恪儿能这么想便好,此折,朕就不睬了,恪儿自去措置也就是了。”
“嗯。”
听得李恪声色不对,众随员们又怎敢稍有拖延,齐齐躬身应诺之余,已是就此鱼贯着退出了房去……
见得李恪已到,陈子明自是不敢有涓滴的失礼之处,紧着便起了身,非常恭谦地便施礼问了安。
这一见李恪如何都不肯作出挑选,太宗不但未曾发作于其,反倒是神采一缓,温暖地安抚了李恪几句,便即就此下了逐客之令。
太宗神情寂然地盯着李恪看了好一阵子,见李恪始终神情安静,明显不像是在作假的模样,这才神采一缓,挥了动手,便以不容置疑的口气下了令。
“下官见过殿下。”
“嗯,此四人中,恪儿觉得谁更合适些?”
听得太宗这般说法,李恪本来就紧绷着的心弦顿时便更紧了几分,但却不敢带到脸上来,也就只能是恭谨地应了一声,伸手取过了折子,只一看,额头被骗即便见了汗,不为别的,概因这本章鲜明是刘洎所上,所言所述除了自辩委曲以外,更多的则是在弹劾李恪与陈子明党同伐异,把持朝政,有不轨之心,又称废嫡立长与朝廷体制有悖,实祸乱之本源如此。
“儿臣遵旨。”
太宗仿佛对李恪这等谨慎态度不甚对劲,眉头一皱,已是语带不悦地冷哼了一声道。
一番觐见至此,固然面色还是安静,可实际上么,李恪已然是心力蕉萃得慌了,这一听太宗如此说了,自是不肯再多拖延,紧着奖饰了一声,便即就此向外退了去。
太宗的圣旨很简朴,拢共也就只要一句话罢了——着李恪马上入宫觐见,除此以外,再无其他,实在是简朴得过分了些,自不免便令李恪心中疑窦丛生的,但是帝王有召,李恪倒是不敢有涓滴的担搁,与陈子明仓促扳谈了几句以后,便即捧着本日措置完的公事折子,由赵如海陪着,疾步便进了宫,一起向寝宫急赶了去。
“儿臣遵旨。”
李恪所列出的这四名重臣都是直言敢谏之人,资格上也都无甚缺憾,皆是在宦海里打滚了多年的,既有处所主政经历,又有朝堂熬练多年之经历,才学品性皆属上上之选,更可贵的是此四人在朝中夙来秉承中立,向不与皇子们过量来往,于太宗而论,任选其一,都足以担负侍中之大任,但是太宗却并未表态,而是不依不饶地又往下诘问了一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