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 乾坤大挪移(一)[第3页/共3页]
一听太宗有令,侍侯在帝侧的内侍监赵如海自是不敢怠慢了去,赶快躬身应了诺,疾步便行下了前墀,伸出双手,接过了陈子明高举着的奏本,而后毕恭毕敬地转呈到了龙案上。
折子虽只十页,可宣读起来却实在不短,饶是赵如海气味悠长,念到最后,也不由有些个声嘶力竭,但是朝臣们倒是无人去责备其之失礼,全都被陈子明所奏之事震惊得不轻,无他,按陈子明所奏,在不增加太多人手的环境下,能够将铸铁以及兵器作坊的产量高质量地翻上一倍,不由如此,还提出了在关内道的夏、银、绥三州大范围开辟岩、湖盐之工程打算,明白表示一年内便可投产,两年内精盐产量将高达百万斤以上,不但可满足关内道之所需,更可向周边诸省转运。
奏本并不算厚,也就十页纸罢了,无他,此乃当庭之本章,天然不成能将统统的细则全都列举其上,也就只能是择要点撰写罢了,可所言诸般事件倒是很多,太宗细细地过了一番以后,神采虽尚算安静,可眼神里倒是不免带了几丝的惊奇之色,但见其略略沉吟了一番以后,这才谨慎地出言诘问道。
听得太宗有令,赵如海自是不敢稍有拖延,赶快恭谨地应了一声,伸出双手,接过了太宗扬起的奏本,而后略一清嗓子,大声宣道:“臣,工部侍郎陈曦,有本启奏陛下,兹查,工部名下各色作坊总计六百九十七处,其中在京之铸铁、兵器作坊三十有二,年产生铁……”
“诺!”
“陛下明鉴,臣觉得杨大人所言方是正理,河工一事既是事关国政,再如何谨慎也不为过,详细该由何人主持大局,想必阎尚书最有发言权,别人胡乱骚动之,皆是乖谬之言,实不敷为凭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