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木香葳蕤,念念青丝故人-3[第2页/共3页]
他的直觉向来很灵,但在阿榆这里,仿佛失灵了。
鹂儿笑道:“细论起来,主母的爱好有点难猜,妾也不知她为何会栽这木香花。”
“长辈?”沈惟清皱眉,“乔氏姐弟幼年丧母,其父则在卸职五年后过世,当时乔娘子已在此处抄了四年的经。她这是在为哪位长辈抄经?”
阿榆淡淡道:“假定这些东西里,刚好有她看重之物,刚好又是幕后那位朱紫看重之物呢?”
钱少坤迷惑道:“她这是为谁抄的经?”
说话间几人已将箱笼翻开,内里却只散落了几件素色衣物,另有两条旧帕子。
鹂儿道:“主母颇通文墨,写字又快又好,这些年抄的经文可多了,之前的都舍入了寺庙,赠与世人取阅。传闻这抄经赠经,都是积福的大功德,但主母说,她只求修行,不求功德。我也不明她这是何意,也不好细问的。”
沈惟清皱眉,再猜不出这木香令阿榆想到了甚么。但无疑地,蔫坏蔫坏算计人的小狐狸,看着才让人更扎眼,更放心。
沈惟清提示道:“比如,一些私家收藏的舆图或犯禁孤本,某些官员贪赃枉法的证词或帐册……”
鹂儿道:“妾未曾见过主母过生辰,不过每年端五,她都会亲身下厨做一碗汤饼。”
阿榆却还思考着失窃之事,喃喃道:“这小佛堂能有甚么?那窃贼莫非会跑这里偷经籍?或者偷藏在经籍间的奥妙?”
阿榆轻笑道:“不该栽木香的。这花开得再富强,也是凄苦楚凉的色彩,看着多不吉利。”
因之前的猜测,钱少坤在旁也提示道:“鹂儿,你细想想,先前的绣像,内里可不成能有夹层?绣的衣衿或后背,会不会埋没玄机,藏着笔迹或舆图之类?”
阿榆鸦黑的长睫颤了下,眼睛已弯出了平日上扬的弧度,脸颊盛了清浅的笑意,说道:“没甚么,就想起我那小院子里也有株小木香,比这个可差远了!”
鹂儿点头,“不会。乔娘子夙来不将那些生辰或忌辰放在心上,每逢乔家二老或鲍老的忌辰,只是命我们烧些纸钱,并不会特地去庙里。”
不但案上有,案下的书箧里也积了两大箱。
鹂儿顿时道:“这不成能。主母怎会理睬这些俗物?若说不值钱但得她看重的,大抵只经籍了。”
乔细雨的卧房无可言说,跟被人洗劫过似的,简朴得令人发指,约莫早就将本身当作了清修之人。
鹂儿笑着解释道:“这株木香是乔娘子栽的,传闻搬来庄子的头一年便栽下了。春日可赏花,夏季可遮荫,到了秋冬满院枯叶,独它还是青青绿绿的。若不是年年修剪,只怕长势更旺。”
-----------
沈惟清总感觉阿榆自进了乔娘子这间别院,哪哪都有些不太对,但留意细看时,又似没甚么不对。或许,又是他看错了?
世人听得精力一振,忙细心查抄起那幅绣像。
阿榆看了半晌,迷惑问:“那里不对?”
------------
沈惟清沉吟,“她整天抄经文,却不看重生辰或忌辰?那她本身的生辰总会记得煮碗汤饼吧?”
他实在很想问问她,既觉这木香不吉利,为何还要栽种?为何还要簪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