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注释[第1页/共6页]
[37]见《晋书·王彬传》。
[17]见《世说新语·豪放》。
[13]见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。
[24]见《晋书·文帝纪》。
[58]见《晋书·殷浩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及刘孝标注引《续晋阳秋》。
[9]见《三国志·曹爽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、《魏末传》。
[38]见《晋书·阮籍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及刘孝标注引李康(李秉)《家诫》。
[13]请参看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、《晋书·杨骏传》、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。
[16]见《三国志·王粲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。
[42]见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。关于“坐隐”之隐,有两种解释。一种以为即隐居之隐,一种以为是切口之隐。
[53]见《宋书·陶潜传》。
[51]见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其二。
[55]这一说法见《宋书·陶潜传》。
[8]陶侃欲杀庾亮,见《晋书·庾亮传》;温峤建议庾亮去见陶侃,见《世说新语》之《容止》、《假谲》。
[4]见《晋书·潘岳传》。
[1]马克思《路易·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》。
[19]请参看陈寅恪《魏晋南北朝史报告录》、骆玉明《世说新语精读》。
[9]鲁肃的说法见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。
[38]以上均见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。
[30]见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。
[27]见《晋书·王敦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豪放》。
[50]见《晋书·谢安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。
[8]见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。
[60]见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。
[43]见《晋书·桓温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。
[24]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。
[33]见《晋书·王导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。
[47]见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。
[10]见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。
[30]别离见《世说新语》之《容止》、《赏誉》。
[26]阮籍《咏怀诗》之四十一云:天网弥四野,六翮掩不舒。
[39]见《晋书·桓温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。
[24]见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。
[2]关于诸葛亮的面貌,见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载陈寿《进〈诸葛亮集〉表》;嵇康的面貌,见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。
[29]见《世说新语》之《刚正》、《简傲》。
[61]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。
[26]谢鲲对嵇绍和卫玠的赏识,均见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。
[68]见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。
[17]见《三国志·何晏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。
[30]见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。
[61]见《晋书·简文帝纪》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。
[59]见《晋书·简文帝纪》、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。
[17]王导事凡未另注者均见《晋书·王导传》。
第四章
[30]见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。
[16]见《晋书·司马玮传》。
[44]陶渊明事迹凡未另注者,均见《宋书·陶潜传》、《晋书·陶潜传》;见萧统《陶渊明传》。
[20]见《晋书·嵇康传》、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