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注释[第1页/共9页]
[28]见《三国志·蒋琬传》。
[2]见《三国志·法正传》。
[24]关于这副春联,请参看拙撰《武侯治蜀与“攻心联”》,已支出《帝国的难过》一书。
[23]见《三国志·鲁肃传》及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。
[9]见《三国志·邓芝传》。
[39]见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。
[23]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说,曹操在北方,诸葛亮在蜀国,都“革去了一些东汉的恶政”。田余庆《关于曹操的几个题目》一文则说,曹操“去浮华、清吏治、抑豪强”,与袁绍构成光鲜的对比,只要诸葛亮“能够同他对比”。这实在是史家之笃论。
[43]见《三国志·荀传》。
[16]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。
[17]以上见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。
[38]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[27]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。
[10]以下无另注者均见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。
[15]见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。
[27]见《三国志·袁术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。
[45]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[9]袁绍的高祖父袁安,是汉章帝时的司徒;叔太祖父袁敞,司空;祖父袁汤,历任司空、司徒、太尉;父亲袁逢,司空;叔父袁隗,太傅,故号称“四世三公”。
[2]三种定见的说法是钱穆先生提出的。
[6]对此话的了解学术界争议很大,详见拙著《品三国》。
[25]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联军被称作“关东义兵”,是因为他们当时都在函谷关以东。
[3]请参看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》。
[24]见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及《资治通鉴》卷六十五。
[26]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五十九。
[33]孙坚旧部有:程普,右北平郡土垠县人;黄盖,零陵郡泉陵县人;韩当,辽西郡令支县人。孙策旧部有:周瑜,庐江郡舒县人;蒋钦,九江郡寿春县人;周泰,九江郡下蔡县人;陈武,庐江郡松滋县人。逃亡北士有:张昭,彭城国人;诸葛瑾,琅琊郡阳都县人;步骘,临淮郡淮阴县人;张纮,广陵郡人;严畯,彭城国人;是仪,北海国营陵县人。
[39]见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[10]见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及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。
[24]见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。
[11]关于曹魏和蜀汉两国的国情,能够检察他们的货币。曹魏的铜钱质量高,分量足,蜀汉的则的确就是劣币。田余庆先生的《〈隆中对〉再熟谙》则称:“汗青决定了刘备是一个奔窜求存的角色,汗青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。”以是,“刘备出峡,全军毁灭;诸葛北伐,积年无成”。另据《晋书·宣帝纪》,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称:“亮志大而不见机,多谋而少决,好兵而无权。”详请参看拙著《品三国》。
[12]奉天子以令不臣,是毛的说法;奉天子以令天下,是贾诩的说法。见《三国志》之《毛传》和《贾诩传》。
[22]冤杀益州豪族常房诸子一案载在《三国志·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,裴松之以为是“妄杀不辜”。另请参看罗开玉《成都武侯祠“攻心”联再研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