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注释[第1页/共11页]
[19]见《新唐书·濮王泰传》。
[50]睿宗兼顾承平公主和太子,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九景云元年六月条。但据《旧唐书·睿宗纪》,睿宗让位后,仍然把握大权,自称朕,新天子只能自称予,也只能处罚三品以下官员。以是李旦不是李渊那样的太上皇,无妨称之为皇上皇。
[29]见两《唐书》之娄师德传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六圣历二年八月条。
[1]关于本案,《旧唐书·贡献天子弘传》但云“寻薨,年二十四”;《新唐书·贡献天子弘传》称“遇酖薨”,《新唐书·则天武皇后传》称“后怒,酖杀弘”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四月条称“时人觉得天后酖之也”。酖是鸩的异体字。
[32]徐敬业兵变日期据《新唐书·则天皇后纪》。
[26]普通以为,苛吏个人和可骇政治的结束,以万岁通天二年(697)六月来俊臣被杀为标记。请参看胡戟《武则天本传》。
[30]以上见《旧唐书·狄仁杰传》,《新唐书·张柬之传》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七久视元年玄月条。
[20]见两《唐书》章怀太子李贤传所附邠王守礼传。
[18]见《旧唐书·王求礼传》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七长安元年三月条。
[20]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一百九十七贞观十七年蒲月条。
第三章
[24]以上见两《唐书》之苛吏传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四天授元年七月条。
第四章
[1]见《旧唐书·张行成传》。
[23]请参看胡戟《武则天本传》。
[38]见《全唐诗·则天皇后》。
[17]见《旧唐书·王求礼传》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四垂拱四年十仲春条。
[12]以上情节以《旧唐书·来俊臣传》所述最为详确,今从之。
[27]郝处俊兼太子来宾,李义琰兼太子右庶子,是以也是太子党。
[4]见《宋书·前废帝纪》。
[36]以上均见《新唐书·上官仪传》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一。《新唐书·则天武皇后传》所记略同。
[51]武则天成为皇后的次年,韩瑗曾上书为褚遂良鸣冤,被高宗采纳。见两《唐书》之韩瑗传。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将此事系于显庆元年“是岁”条,也证明本书判定无误。
[6]这一冤案事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四天授二年十月条。武则天对武承嗣说的话见《旧唐书·李昭德传》。
[44]杜景俭,《新唐书》作杜景佺。救援李昭德一事,仅见《新唐书·杜景佺传》。四大法官的说法,见两《唐书》之杜景俭传。
[53]见《旧唐书·高宗纪上》,《新唐书·则天武皇后传》,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永徽六年十一月条。《新唐书》该传并称“朝皇后自此始”。
[44]这一系列事件的详细时候请参看雷家骥《武则天传》。
[42]王庆之事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四天授二年十月条,石头事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五长命元年八月条,并见两《唐书》之李昭德传。
[37]这段汗青本相不明。《旧唐书·郝处俊传》称“高宗以风疹欲退位,令天后摄知国事”,但系年于上元三年。《新唐书·郝处俊传》称“帝多疾,欲退位武后”,未系年。本书所述两事均据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及《考异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