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游戏竞技 >易中天中华史:两汉两罗马 > 第7章 注释

第7章 注释[第2页/共2页]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[3]见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一引《普曜经》。

[9]见董仲舒“天人三策”之一。

[1]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。

[1]三纲的思唯实在始出于法家,最早见于《韩非子・忠孝篇》:“臣事君,子事父,妻事夫,三者顺则天下治,三者逆则天下乱。此天下之常道也。”厥后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提出“君臣、父子、佳耦之义”为“霸道之三纲,可求于天”,他的《举贤能对策一》则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点。东汉的《白虎通》进一步明白了三纲的内容,即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,并表述为三纲六纪。从宋朝朱熹开端,三纲五常联用。

[22]见《后汉书・逸民传记》。

[3]董仲舒事迹均见《汉书・董仲舒传》。

[16]见《礼记公理》引郑玄说。

[14]见《易传・系辞上》。

[12]见《白虎通》卷八。

[24]见《后汉书・皇甫嵩传》。

[5]狄奥多西忏悔的年份,据美国期间糊口公司《环球通史》;基督教被定为国教的年份,据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宗教卷《宗教大事年表》。

[28]实在葛兆光先生的《中国思惟史》即已指出这一点,请参看。

[6]这个数字诸家说法不一,请参看崔连仲主编《天下通史・当代卷》、美国期间糊口出版公司《环球通史》。

[13]天启品德系采取韦政通的说法,请参看韦政通《中国思惟史》。儒学有如神学,儒生有如神甫,孔子有如教主,系参考田昌5、安作璋的说法,请参看田昌5、安作璋《秦汉史》。

第一章

第四章

[2]罗马的神官和祭司都由群众大会推举产生,请参看盐野七生《罗马人的故事》第一册。

[19]见《后汉书・儒林传记》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