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注释[第5页/共5页]
[16]以上所引顺次见《韩非子》之《解老》、《奸劫弑臣》、《外储说左上》、《难四》。
[9]见《墨子·非乐上》。
[28]这十个字,在《墨子》一书中多处可见,贯彻始终。
[1]见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
[37]见《庄子·达生》。
[28]见《论语·宪问》。
[11]见《墨子·尚贤上》。
[3]见《列子·杨朱》,下引不注者皆同。
[20]见《老子·第三章》。
[39]见《庄子·摄生主》。
[15]见《墨子·明鬼下》。
[15]见《老子·第七十三章》。
[15]见《孟子·离娄下》。
[27]见《论语·述而》。
[31]实际上,《墨子》一书没有提到杨朱,孟子则把杨朱和墨子相提并论,可见杨朱在墨子以后,孟子之前。另据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,当时“天下之言不归杨,则归墨”。
[2]请参看《史记·魏世家》。
[27]同上。
[13]见《荀子·性恶》,下引不注者皆同。
[7]见《孟子·经心下》。
[36]见《韩非子·有度》。
第二章
[41]见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
[5]见《韩非子·六反》。
[27]见《墨子·鲁问》。
[4]见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
[43]见《老子·第三十八章》。
[44]见《周易·乾卦·象辞》。郭沫若和李泽厚都以为,《易传》思惟深受荀子影响,本书表示附和。请参看郭沫若《青铜期间·<;周易>;之制作期间》、李泽厚《中国当代思惟史论·荀易庸记要》。
[23]见《老子·第六十五章》。
[32]见《韩非子·显学》。
[10]见《论语·颜渊》。
[23]见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。
[30]见《韩非子·扬权》。
[45]见《荀子·天论》。
[11]见《孟子·万章上》。
[25]见《庄子·人间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