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注释[第1页/共5页]
[18]见《墨子·耕柱》。
[33]见《庄子·秋水》。
[33]见《墨子·兼爱中》。
[10]见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
[21]见《韩非子·六反》。
[13]见《老子·第六十八章》。
[19]见《韩非子·饰邪》。
[38]见《老子·第六十三章》,原文是“抱怨以德”。
[34]见《论语·先进》。
第四章
[29]见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。
[21]见《老子·第六十九章》。
[5]见《墨子·兼爱中》。
[32]见《韩非子·扬权》。
[14]见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,文中所说齐国某地是平陆,当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。
[31]见《论语·颜渊》。
[5]见朱熹《孟子章句集注·公孙丑章句下》。
[42]请参看恩格斯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度的发源》。
[43]见《老子·第三十八章》。
[15]见《老子·第七十三章》。
[38]《墨子》一书的《尚同上》和《尚同中》都提及这一点。
[26]见《老子·第三十七章》。
[1]见《庄子·秋水》。
[1]见《史记·孙子吴起传记》和《商君传记》。
[22]法莫如显,见《韩非子·难三》;使民知之,见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
[24]见《老子·第五章》。
[7]见《孟子·经心下》。
[24]见《韩非子·定法》。
[20]见《老子·第三章》。
[3]见《列子·杨朱》,下引不注者皆同。
[23]见《老子·第六十九章》。
[3]见《墨子·非攻上》。
[27]同上。
[8]见《老子·第六十七章》。
[28]这十个字,在《墨子》一书中多处可见,贯彻始终。
[13]见《荀子·性恶》,下引不注者皆同。
[2]所引顺次见《论语·颜渊》、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、《庄子·摄生主》、《荀子·劝学》。
[35]这段话前面另有两句,但能够看作对宣言的解释,不引。
[25]见《韩非子·难三》。
[26]杨朱的观点,是“大家不损一毫,大家倒霉天下,天下治矣”(《列子·杨朱》)。老子的说法,是“贵以身为天下,若可寄天下;爱以身为天下,若可托天下”(《老子·第十三章》)。庄子的说法,是“贵以身于为天下,则能够托天下;爱以身于为天下,则能够寄天下”(《庄子·在宥》)。对老子和庄子的了解,请参看高超《帛书老子校注》。
[25]道,就是指导。齐,就是标准。格,钱穆先生《论语新解》说是“达到标准”,李零先生《丧家狗》说是“遵循规定”,杨伯峻先生《论语译注》说是“民气归服”,李泽厚先生《论语今读》说是“认同归依”,我以为是“自发遵循品德律令”。请参看易中天《先秦诸子百家争鸣》。
[18]见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
[23]见《老子·第六十五章》。
[30]请参看本书第二章。
[27]见《论语·述而》。
[9]见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
[12]见《史记·孟子荀卿传记》。
[32]见《孟子·经心上》。
[31]见《庄子·应帝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