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境小说网
会员书架
妙境小说网 >游戏竞技 >易中天中华史:安史之乱 > 第2章 姚崇拜相

第2章 姚崇拜相[第1页/共3页]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荣幸的是,李隆基恰好是一个想做圣君的人,姚崇的任命也被描述得极具戏剧性。传闻,阅兵式的第二天,唐玄宗在渭水之滨打猎,姚崇被召见在马前。当时玄宗天子的表情和兴趣都很好,便笑容满面地问他:爱卿会打猎吗?

姚崇是武则天的人。八年多之前,则天天子退位,中宗君臣弹冠相庆,只要姚崇泣不成声。中间人提示他如许做不应时宜,姚崇却表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,并且惜别旧君恰是人臣之义。成果,他当天就由宰相贬为刺史。[10]

张说早在武则天的期间便已名闻天下。长安三年(703)玄月,国务委员魏元忠被张昌宗兄弟诬告谋反,女皇令太子李显、相王李旦和全部宰相构成合议庭,让魏元忠与被告在御前劈面对证。因而张昌宗提出,传张说出庭作证。他的来由是:魏元忠妄议陛下老迈年高,乃是此人亲耳所闻。

这就不但稳住了李旦,也为事情定了调子。以后,以太上皇名义公布的圣旨便宣称公主的翅膀企图弑君谋篡,被天子奉太上皇之命讨除。李隆基的行动是以有了合法性,郭元振的感化则几近相称于玄武门之变中的尉迟敬德。[8]

那么,姚崇能让玄宗开门红吗?

玄宗说:完整能够。

玄宗天子看中的,却恰是这份虔诚。

本来坐在首位的中书令当即起家让座。

接下来姚崇提出的其他主张,玄宗全数接管,包含统统的臣僚都能犯颜切谏,他们的品德庄严不受欺负;也包含将两汉和武周的汗青经验记实在案,永为警示。因而姚崇山呼万岁:天下万幸!圣君千载难逢,姚崇敢不肝脑涂地。

朝野颤动,因为下台的中书令是张说(读如月)。

有。因为就在第二天,即十月十四日,唐玄宗便当即任命别人代替了郭元振的职务。此人时任同州刺史,受命之前不过是阅兵式的观礼职员,也未曾参与粉碎承平公主个人的行动,可见玄宗的任免实在沉思熟虑蓄谋已久。是以,谁来代替那不利的郭元振,便成为解开谜团的关头地点。

这很奇特。军容不整当然牵强,兔死狗烹也一定。郭元振不是韩信,并不对皇权构成威胁,起码可烹可不烹。究竟上为他讨情的那两人,便恰是因为有功而拜相。更何况玄宗当真要杀郭元振,又岂是他们能够劝止的?

假装要杀也一定是为了立威,起码并不完整如此。威当然要立,却不必然要靠杀人,实际上也没有杀。是以结论只要一个:玄宗不想要郭元振的脑袋,却想要他的职位: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这个职位翻译成当代汉语,就是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或者参谋长联席集会主席。

姚崇答:中书令奥妙地进了岐王府。[14]

明显,这是假装要杀。

姚崇说:中书令是辅弼,姚崇岂敢僭越。

玄宗说:赐坐。

很好!玄宗天子说。朕好久没有见你了,恰好有些事情要听你的定见,跟着宰相们一起走吧!说完策马而去。

姚崇说:没有足疾,只要芥蒂。

天子暗自惊奇,却也并未几问。到了行宫,玄宗让宰相们坐定,姚崇却跪下来讲:臣有十项主张要奏明圣上。如果陛下以为事不成行,刚才的任命臣不敢奉诏。

玄宗说:考虑已久。

没想到,张说出来后却一言不发。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