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[第1页/共3页]
1隙:嫌隙。
本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,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,同亲六人,得四庶常,两知县,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。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。
六弟自怨不偶2,余亦深觉得然;然屈于小试,辄发牢骚,吾暗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。君子之发愤也,有民胞物与之量,有内圣外王之业,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,不愧为六合之完人。故其为忧也,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,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。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。蛮夷猾夏则忧之,小人在位,贤人否闭则忧之,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。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,此君子之所忧也。若夫一体之屈伸,一家之饥饱,世俗之荣斥得失,贵贱毁誉,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。六弟屈于小试,自称不偶,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。
诸位贤弟足下:
萧辛五先生处寄信,不识靠得住否?龙翰臣父子,已于十一月月朔日到;布匹线索,俱已照单收到,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。恕皆有信与男,本月可到也。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安然,余详于弟书,谨禀。(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)
盖人不读书则已,亦既自名曰读书人,则必处置于《大学》。《大学》之纲拥有三,明德新民止至善,皆我分内事也。昔卖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,谓此三项,与我身毫不相涉,则读书何用?虽使能文能诗,博雅自夸,亦只算识字之牧猪奴耳,岂不谓之明理有效之人也?朝廷以制艺取士,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,必能明圣贤之理,行圣贤之行,能够居官莅民,整躬率物也。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,则虽能文能诗,而于修己治人之道?关茫然不讲,朝廷用此等人作官,与用牧猪奴作官,何故异哉?
【原文】
吾友吴竹如格物工夫颇深,一事一物,皆求其理。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,每日有日课册。一日当中,一念之差,一事之失,一言一默,皆笔之于书,书皆楷字。三月则订一本,自乙未年起,今三十本矣。尽其慎独之严,虽妄念偶动,必立即克治,而著之于书,故所卖之书,句句皆切身之要药。兹将艮峰先生日课,钞三叶付归,与诸弟看。
同亲的京官还是那些。郑莘田给谏服阙来都城。梅霖抱病势严峻,非常可虑。黎樾乔老前辈那边,父亲没有去告别,儿子已代为请安。广东的事,四月十八日得捷报,现将抄报寄回。
禀父母・痛改前非自我检验
【译文】
耳鸣克日略好,然微劳即鸣。每日除应酬外,不能不略自勤奋,虽欲节劳,实难再节。手谕示以节劳,节欲,节饮食,谨那不时省记。
男国藩跪禀
本年新进士龙翰臣得了状元,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怕的世兄,同亲六个,得了四个庶常、两个知县。复试单已经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回,现又寄呈殿试朝考的全单。
且苟能昂扬自主,则家塾可读书,即郊野之地,热烈之场,亦可读书,负薪牧豕1,皆可读书。苟不能昂扬自主,则家塾不宜读书,即清净之乡,神仙之境,皆不能读书。何必择地,何必择时,但自问发愤之真不真耳。
萧辛五先生那边寄信,不知可靠不?龙翰臣父子,已在十一月月朔日到了。布匹、线索,都已照票据收到,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边。恕皆有信给我,本月能够到。儿媳妇和孙儿和孙女都安然,其他的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,谨此禀告。(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