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炉夜话[第5页/共9页]
处境太求好,必有欠功德出来。学艺怕刻苦,另有刻苦时在後。
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,
学业之不进,总为一懒字丢不开。
图功未晚,亡羊尚可补牢。虚慕无成,羡鱼何如结网。
古人不及前人者,事事皆踏实也。
办事要宽平,而不成有疏松之弊。
心能辨是非。办事方能定夺。人不忘廉耻,立品自不卑污。
流派之衰,总由於子孙之骄惰。民风之坏,多起於繁华之淫奢。
守分安贫。多么安逸,而功德者,偏自寻烦恼。
祸出於口,而口则有唇,阖之能够防祸也。
学以愈愚也,人而不学,则昏昧无知,愚不能愈矣。
斯亦安往而不吉哉。
必使身後有可传之事,方为此生不虚。
说话多矫饰,则品德心术,尽属可疑。
性命之理,固极精微,而讲学者,必求其合用。
事当难处之时,只让退一步,便轻易处矣。
我见人醇谨,则爱。见人暴躁,则恶。
济世虽乏赀财,而用心便利,即称父老。
盛衰之机,虽关气运,而故意者,必责诸人谋。
持盈保泰,总须谦让,而恃强者,乃自取灭亡。
言不成尽信,必揆诸理。事未可遽行,必问诸心。
衣取其蔽体,食取其充饥,此衣食之合用也,
贤人之垂戒深矣。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。用静而不消作,循分守常,
高自位置者。难保其终,亢则有悔也。
生资虽少聪明。而虑事精详,便是能人。
对绿竹得其谦虚,对黄华得其晚节,
人皆欲多积财,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。
凡遇事物突来,必熟思审处,恐贻後悔。
自虞廷立五伦为教,然後天下有大经。
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。勿轻弃以绝其改过之路。
大族惯习骄奢,最难教子。寒士欲餬口活,还是读书。
气性反面平,则文章事功,俱无足取。
逞奸谋事,事难必其稳便,可惜他徒自坏心。
慎大德,不矜细行,形迹终可疑也。
读论语公子荆一章,富者可觉得法。
德泽太薄,家有功德,一定是功德。对劲者,何可自矜?
活着无过百年,总要作好人、存美意,留个後代表率。
品德之不高,总为一利字看不破。
人称我仁慈,则喜。称我凶暴,则怒。
一言足以招大祸,故前人守口如瓶,唯恐其覆坠也。
以汉高祖之贤明,知吕后必杀戚姬,
不如广积阴功,使天眷其德,或可少延。
善餬口者,但令长幼表里,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。
讲大经纶,只是落落实实。有真学问,决不怪怪奇奇。
读书不下苦功,妄图显荣。岂有此理?
任教申明暄赫,品德心术,不能瞒过吏官。
守身必松散。凡足以戕吾身者,宜戒之。
谩夸繁华要荣。功德文章,要可传诸後世。
小人处世尽设构造,而乡党皆避之若鬼,以是小人枉做了小人。
隐微之衍,即干宪典,以是君子怀刑也。
程子教人以静,朱子教人以敬。静者,心不妄动之谓也。
有生资,不加学力,气质究难化也。
人生耐贫贱易,耐繁华难;安发愤易,安适散难;
战役办事,勿矫俗觉得高。朴重用心,勿构造觉得智。
六合无穷期。工夫则有穷期。去一日,便少一日。